close
寶寶越玩越聰明!

嬰兒與母親 5月號 NO.451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台安醫院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廖笙光
參考資料/《兒童健康手冊》
模特兒/甜美寶寶KIWI
攝影/樂芙米寶寶攝影(02-23621588)

配合寶寶不同時期的成長階段,選擇不同的遊戲和玩具很重要。加上嬰幼兒天生喜歡在環境中探索、尋求各式各樣的外界刺激。因此,為了配合寶寶不同的發展里程 碑,照顧者必須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適齡適性的活動與遊戲,讓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接受多元的體驗學習。

 

 

遊戲、玩具,讓寶寶越玩越聰明

遊戲是寶寶的生活體驗

俗話說「七坐、八爬」,其來有自。寶寶出生後,除了身體不斷地發育,神經智能和認知發展也在快速成長。例如,新生兒對聲響有反應;三個月大的嬰兒俯臥時,頭可以抬起約45度;四、五個月的寶寶趴臥時,會用雙手前臂的力量將頭部和上半身挺起;接著,寶寶開始練習坐直、爬行、站立、和走路。

 

從牙牙學語到應答自如,從大近視到會專注的看著你的臉、認得父母的聲音……,孩子的聰慧往往超乎大人的預期。

 

此外,嬰幼兒天生喜歡在環境中探索、尋求各式各樣的外界刺激。為了配合寶寶不同的發展里程碑,照顧者必須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適齡適性的活動與遊戲,讓他在成長過程中接受多元的體驗學習。遊戲對孩子來說,便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安醫院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表示:「遊戲對孩子來說,就像是大人的工作。寶寶從遊戲的過程中,學習日後所需的生活技巧。」舉例來說,當孩子與同伴遊戲的過程中,無疑是在培養人際互動的技巧,知道分享、借還、理讓、尊重等人際關係中的眉角。

 

遊 戲也是一種生活。德國生物學家谷魯司曾經指出:「遊戲並不是沒有目的的活動,不是與實用生活無關的活勸,而是為將來實際的生活做準備。」廖笙光技術長進一 步補充,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必須是沒有任何壓力且自由的環境下進行,這樣孩子才能在反覆玩耍、嘗試、練習的經驗中,將遊戲技巧玩、練習到純熟,預備將來的 生活之道,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基礎。

 

 

玩具是孩子的天使

另 一方面,在遊戲中加入玩具也能提供活動的欲望與樂趣,幫助孩子動作成長和認知發展。知名文學家魯迅曾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例如:從玩積木的遊戲中,可以讓寶寶學習如何用手指頭拿起積木,並且一個一個的往上堆疊而不會倒下來;或是一顆小球就能讓孩子玩出各式各樣的趣味,無論是 你丟我撿的互動、還是踢球競逐等都是在訓練孩子全身的協調能力。

 

但 是,無論是遊戲或是玩具本身,都必須是在沒有任何危險的環境下進行,玩具的設計與使用也必須確保安全。廖笙光技術長表示:「兩歲之前的孩子沒有辦法分辨究 竟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能吃,所以照顧者必須注意玩具的零件設計是否安全、穩固、不會鬆脫,玩具上的塗料、染劑等也必須是無毒安全。」

 

避免讓寶寶接觸或誤食危險物品。反之,不管是哪一種遊戲或是玩具的設計,配合孩子的成長發展、適齡適性中玩出生活能力而做的準備,都能發揮寓教於樂的效果。

 

 

02歲寶寶的成長軌跡

以下依照02歲嬰幼兒的成長發展,粗略分為三大階段,照顧者除了可觀察孩子的發展里程,給予適齡、適性的遊戲和玩具外,一方面也能了解孩子的生長狀況。

 

 

 

 

06個月

對高音頻的聲音感興趣

四個月的胎兒在媽咪的肚子中對音感已經有反應;到了五個月時,胎兒的聽覺器官已經和成人無異。廖笙光技術長指出:「06個月的寶寶對高頻的聲音感興趣,對於低頻的聲音反而較沒有興趣。所以這時候給予孩子鈴鐺類的玩具,相對會比鈴鼓更受到寶寶的注意。

 

此外,建議照顧者和寶寶說話時可以將音調提高,孩子正學習聽聲辨位。」但要注意,嬰兒對於巨大聲響的刺激,容易受到驚嚇,會出現表情猙獰、突然大哭,需要照顧者的安撫。

 

 

喜歡顏色對比的玩具

新生兒是個大近視眼,視線距離約為喝奶的2530公分,所看到的世界仍是一片朦朧與模糊。反之,「黑白」等對比色能吸引寶寶的注意。「這時候給予玩具的重點以黑白等顏色對比強烈的玩具、字卡為主,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

 

直到寶寶六、七個月之後,對於色彩的分辨度才會慢慢提高。另一方面,躺在嬰兒床上的孩子,除了給他們看色彩對比強烈的圖卡,也能在嬰兒床的上方懸吊玩具、鈴鐺等讓寶寶進行「視野追視」,讓他追著移動的人或東西看,練習視力對焦。

 

上 述提到,由於剛出生的寶寶是個大近視眼,因此照顧者和寶寶互動或是說話時,必須將距離拉近、放低、面對面,「因為小貝比是一個大近視,只要看到上面兩個 洞、下面一個洞就是人,但是很多爸爸媽媽在孩子哭的時候,由於想要急著照顧他,會從反方向的位置看孩子,孩子若是躺著的時候看到上方突然出現一個反方向的 人臉時會被嚇哭。

 

記得,照顧小貝比時,掌握面對面、同方向、動作放慢、音調拉高、聲音放輕柔。小貝比不是一張白紙,他會非常喜歡模仿大人的聲音和表情。還有最重要的是,要有固定的時間陪著寶寶玩樂。」

 

 

練習趴臥玩耍,有利於坐立與爬行

廖笙光技術長表示,04個月的嬰兒,會慢慢的學習與控制自己的頭部轉動,等到寶寶滿一個月之後,照顧者可以試著讓寶寶練習趴著、抬頭(讓寶寶練習趴著抬頭,必須在照顧者的陪伴之下,讓寶寶學習趴著5分鐘、10分鐘,依序延長時間),看看他是否能將頭稍微的抬離床面,「讓孩子練習趴臥的機會,日後他的翻身學習也會比較順利。

 

一直到寶寶4個 月之後,當大人抱著時,他的脖子大多能挺直,頭部也會自由轉動,喜歡和外界互動,東看看、西瞧瞧。這時候他也會在趴著的時候開始用雙手前臂的力量貼在床面 或是地板上,並學著撐起上半身、靠自己翻身、換姿勢,「這個動作不只讓寶寶訓練頭、頸部的控制力量,也會讓他訓練到胸、腹部的肌肉力量,有利於日後爬行動 作的展開。」

 

廖技術長進一步補充,照顧者嘗試抱著4個月大的寶寶時不妨採「直立式」的抱法,「讓寶寶靠在你的身體上,習慣直立的經驗」,或是在安全的環境與監視下,讓寶寶自由的趴著、翻身,而不是整天讓孩子平躺著。等到6個月之後,孩子的背部將會越來越挺得直,有利於日後坐立姿勢的掌握。

 

 

712個月

對細小物品感興趣

廖笙光技術長指出:「和68個月的寶寶說話時,如果眼睛看著他,他也會對著你笑,無形之中他也會模仿大人的語言、表情,主動接觸外界訊息。」相反的,若是照顧者自顧自的講話,孩子全然不曉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時候的孩子對於視覺、音樂的遊戲也更加的敏感,喜歡看細小的東西。例如,他會對報紙上密集細小的字形感興趣,照顧者可以開始和孩子讀繪本、故事書,市面上有專為寶寶設計的圖書,例如布書或是厚硬卡的繪本就很適合給寶寶閱讀,也不易被好奇心旺盛的寶寶撕爛。

 

 

鼓勵孩子爬行,增加頸部、軀幹、腰部的力量

俗話說「七坐、八爬」,但是每個孩子的發展時間並非完全一致。大致上來說,寶寶的四肢或是身體軀幹的力氣隨著月齡的增長也會變得越來越大。有段時間,寶寶特別喜歡跟自己的小腳丫玩耍,甚至將腳舉起、舔腳趾頭。

 

廖笙光技術長表 示:「不要阻止孩子吃腳趾頭的行為,因為他們一邊玩自己腳的時候,一邊在想辦法用什麼動作和姿勢去抓自己的腳,這是在訓練腹肌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讓寶寶的 雙腳保持乾淨就可以了,不妨在腳腕套上小鈴鐺或是小娃娃,更能刺激他去抓抓腳。」等到腹部的力量出來之後,再加上雙手的支撐力量,孩子就會開始嘗試爬行 了。

 

「我 們非常鼓勵孩子爬,因為爬行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手和腳的協調,藉由爬行到處探索、觸摸、刺激觸覺的敏銳度,可增加頸部、軀幹、腰部的力量,有助於日後學習 站立和走路。反觀有些孩子在爬行的時候,腹部會貼在地上、匍匐前進,就代表他的腹部的肌肉力量不足。此外,爬行也能訓練手腕和肩膀的肌肉力氣。

 

反之,如果照顧者凡事都替寶寶搶先一步打點好,孩子的雙手少了練習的機會、手部力量相對也較薄弱,日後反應在寫字時,就會比較吃力。」很多新手父母急於「孩子還不會走怎麼辦?」或是當孩子學會站立後就馬上牽著他學習走路,對孩子的身體動作發展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如何訓練孩子的腹部力量?廖笙光技術長表示,最簡單的方是就是讓寶寶跨坐在大人的大腿上,在安全的環境下扶好寶寶後,左右輕輕搖晃孩子的身體,他會試著想方法讓自己保持正位,這時候就會用到腹部的力量。或是捲起一條厚毛巾(捲起厚的厚度約五至十公分),當寶寶趴著的時候塞在他的腋下處,大人在前方拿著玩具吸引孩子,誘發他將頭部抬起來,這時候可將捲起來的毛巾順勢往下轉,孩子就會慢慢的利用前臂、腹部的力量將身體撐起來。

 

 

12

增加髖關節的穩定度,讓寶寶學好走路

「一歲時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走路。然而有些孩子走得比較慢,並不是腿部沒力,而是因為髖關節沒力。最明顯的姿勢就是孩子的身體重心無法往後,導致走路時屁股會翹得高高的,走路時也會不斷的往前衝。」廖笙光技術長說。

 

如何改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孩子的前方放置一個小桌子(高度約到孩子的胸腹間),讓他練習「高跪姿」的姿勢(身體呈現90度),桌子上可以擺放孩子喜歡玩得玩具吸引他,讓孩子學習使用屁股的力量,增加髖關節的穩定度。

 

再者,一歲半之後的孩子通常都會很喜歡「彈跳」的動作,「但是很多的爸爸媽媽都會阻止孩子進行『跳』的動作,其實彈跳的過程是在訓練孩子腳筋的力量,日後孩子才不容易跌倒。」

 

 

讓孩子自己用餐,訓練手指頭的靈巧度

寶寶在一歲之前的動作發展主要以抬頭、坐臥、爬行、走路等大肌肉的控制、協調、與平衡。不過他的小手在06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會用手掌抓握的功能;直到712個月的時候,他會慢慢學習用利用手部的肌肉力量抓、擲、丟的能力,也能慢慢學用手指頭拿取物品;直到一歲後,孩子可以用手指頭拿起積木等。

 

這個階段訓練孩子運用手指頭到指尖的靈巧的能力,就是讓孩子學習自己吃飯。特別是,寶寶對於「湯匙」能否有效率的運用,與他日後的手掌與手指肌肉動作的發展成熟度有關,連帶影響之後學習寫字的技巧。

 

廖笙光技術長表示:「盡量在孩子在一歲半之後讓他嘗試使用餐具,雖然一開始自己吃飯時一定會弄的亂七八糟、食物到處濺灑而出,但是爸爸媽媽必須要忍受孩子練習自己吃飯的過程,從小養成習慣,寶寶的手指頭運用就會慢慢的純熟。

 

另 一方面,「手指頭動作發展的概念,不只是抓和放。如果掌內分節不成熟,會影響孩子日後握筆寫字時容易手痠。掌內分節的意思是:前三隻手指頭(拇指、食指、 中指),負責操作、拿小東西,後面兩隻手指頭(無名指、小指)負責穩定。」但由於現在很多的爸爸媽媽都幫孩子的生活起居打點的很好,容易讓孩子喪失學習精 細動作的發展,總是用五根手指頭抓握東西。

 

這 時候,家長不妨準備一個冰庫中常見的「製冰盒」,同時準備零食放在裡面,當孩子需要拿到製冰盒中的零食時,必須學習使用兩隻手指頭伸進去拿取;玩積木的道 理也是一樣,當寶寶要堆疊積木時,必須得學會用五根手指頭到學會用前三隻手指頭拿取積木,如此一來,當孩子拿取不同形狀、顏色的積木時,就能夠漸漸學習如 何配對與組合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珍珍 的頭像
    珍珍

    新竹縣珍珍保母屋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