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5歲 益智遊戲

育兒生活 5月號 NO.288

編訪撰文/敖庭綸
諮詢/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
國興幼兒園教保組組長 黃淑妮
參考資料/《腦育智力遊戲:150種親子遊戲》(人類文化)、《在家玩蒙特梭利:掌握0~6歲九大敏感期,48個感覺統合遊戲,全方位激發孩子潛能》(野人)
情境照玩具提供/智荷、樂雅
攝影/2026兒童拍拍(0955871691)
梳化/小敏
演出/漂亮媽咪:Amanda;可愛雙胞胎:蘋果西打

什麼是益智遊戲?它跟啟蒙遊戲有何不同?藉由遊戲給予嬰幼兒不斷的刺激,對於腦部發展真的有效嗎?0~5歲,每個不同階段,又該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呢?

 

 

什麼是遊戲?

所謂的「遊戲」指的是孩子自願參加,且可以從中獲得樂趣的行為,唯有在孩子覺得好玩、有趣的前提下,他才有可能願意進一步接受更多的挑戰,培養與發展出各項能力。

 

 

遊戲≠教學

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強調,跟孩子玩遊戲的目的並不是提供教學或訓練,更不是要考核或評量孩子的能力,例如,要求孩子必須馬上學起來爸比媽咪剛剛在遊戲中示範過的技能或方法,甚至進一步去驗收孩子的學習成效等。

 

國興幼兒園教保組組長黃淑妮也認為,遊戲應該是能夠讓孩子感到快樂的,如果孩子對遊戲已經出現疲憊或厭煩的反應,表示這個遊戲目前並不適合孩子,家長無須因為過度擔心孩子無法發展出某些能力,強迫孩子繼續玩下去。

 

 

啟蒙遊戲vs.益智遊戲

什 麼是益智遊戲?什麼是啟蒙遊戲?這兩種遊戲有何不同呢?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表示,若嚴格說來,益智遊戲其實是啟蒙遊戲的其中之一,因此,要瞭解什麼是益 智遊戲前,應該先知道什麼是啟蒙遊戲,所謂的「啟蒙」,指得就是從「不會」到「會」,這整個跨越門檻的學習過程,針對孩子的發展,可以將啟蒙遊戲分為以下 六大方向:

 

 

1.大動作發展:

如何引導孩子翻身、爬行、坐立、行走、跑步等遊戲。

 

 

2精細動作發展:

如何吸引或讓孩子開始學會用手去拿取物品的遊戲。

 

 

3.語言發展:

知道孩子如何學會講話、如何引導孩子開始發出聲音,以及說出各種不同物件的名稱等遊戲。

 

 

4.人際互動發展:

如何讓孩子學習到與他人能夠展開互動的技巧,讓孩子知道他互動的對象不會只有家中的主要照顧者或是爸爸媽媽的遊戲。

 

 

5.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拉拉鍊、自己洗手、洗澡、上廁所等遊戲。

 

 

6.認知能力: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對於不同事件做出反應,學習如何解決他所面對的種種不同問題等遊戲。

 

認知能力又包括6大主要能力:

 

觀察能力:當事物出現在孩子面前時,孩子是不是能夠注意得到。

 

記憶能力:生活中絕大部分的運作都需要記憶力,差別僅僅在於記憶時間的長短,舉例來說,看書、閱報時,從左看到右短短幾行字,雖然只花費幾分鐘,但仍需要記憶力,才能夠進行理解,繼續進行閱讀。

 

判斷能力:能夠分辨出各類不同事物的屬性是否相同或相異的能力,這種能力剛開始可以從最簡單的配對能力發展。

 

分析能力:在能夠觀察與分辨事物外在的不同後,進入到了解內在細節的能力,簡單來說,所謂的分析力也就是了解細節的能力。

 

推理能力:也可以稱為舉一反三的能力,在了解某事物內在細節之後,再運用自己歸納出的原則去了解其他不同的事物。

 

想像能力:想像力,也可稱之為創造能力,孩子用行動做出許多行為前,一定必須經過「想」這個步驟,換句話說,如果孩子缺乏想像能力,很多事情或行為,他將難以真正實踐出來。

 

張 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進一步說明,我們可以說所謂的「益智遊戲」,指的是透過遊戲,以刺激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為主,其他發展為輔的遊戲;之所以無法單單 就「認知能力」發展來給予孩子刺激,是因為假設孩子的語言發展、大動作、精細動作發展不健全,孩子依然難以展現出他腦中所思考的。

 

此外,身體動作發展良好的孩子,通常智能表現也會受到正面影響!原因在於身體活動時產生的內分泌,能夠穩定孩子的情緒,進一步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益智遊戲

張 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指出,從字面的定義來看,「益智遊戲」就是能夠增加孩子「智力」、「腦力」或「智商」的遊戲,以廣義來說,智商同時也包括了情緒智商、 操作智商等在內;若要更精準的定義「益智遊戲」,我們可以說,「益智遊戲」就是能夠幫助孩子大腦進步的各類遊戲,透過這些遊戲,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有足夠的 能力協助孩子去面對將來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嬰幼兒腦部發展

Q:給予嬰幼兒腦部不斷的刺激,真的有效嗎?

《腦育智力遊戲:150種親子遊戲》一書提到,嬰幼兒時期的腦部發育主要在於腦神經細胞(神經元)的大量增加,以及神經元彼此間藉由突觸的連結而形成網路,剛出生的小嬰兒大腦前額葉的神經細胞經過連結後所形成的突觸數量會急遽增加,在4歲左右達到最高峰,到20歲左右趨於穩定,且這時的突觸數量只有高峰時期的一半而已,這種現象稱之為神經元突觸的「增生」和「修剪」。

 

所 謂的「增生」指的是突觸數量不斷增加,把傳遞感覺或思考訊息的神經細胞所形成連結的神經迴路與神經傳導物質做交換,外界多元的刺激,能夠讓神經產生連接, 幫助腦部發育;所謂的「修剪」指的是修剪掉不常使用的、沒有必要的連接,最後只留下必要的神經連結,讓經常使用的部分產生更穩固的聯結,提升大腦效率。

 

 

孩子的大腦在於皮膚

《腦育智力遊戲:150種 親子遊戲》一書的作者強調,藉由刺激皮膚,能夠活化大腦許多部分,尤其在孩子還未擁有文字和語言能力前,他們主要是藉由觸覺,以及其他感覺器官來認識周遭 的世界,因此,爸比媽咪不妨多與孩子進行肌膚親密接觸的遊戲,或是邊幫孩子按摩,邊與孩子展開對話,那麼做可以對孩子整體發展產生正面影響。

 

 

觸覺體驗的重要性

「觸覺」就是皮膚的感覺,寶寶一出生後最先使用的就是「觸覺」,透過觸覺體驗接收外界的刺激,進而讓大腦其他的區域(像是聽覺、嗅覺等等)受到刺激,啟動腦部運作。

 

 

適齡適性玩出聰明腦

04個月

視覺遊戲

初生寶寶的視力尚未發展完全,只能看到3040公分遠的物件,爸比媽咪可以拿著色彩對比(例如,黑色與白色相間)的東西放在離寶寶眼睛30公 分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外,也可以將色彩鮮明的玩具,懸掛於寶寶的床邊,慢慢地轉動讓孩子可以看到,或是任由孩子自由地用腳或手對懸掛玩具進行探索, 這麼做,同時也是在促進寶寶的視覺功能與腦部發展,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提醒,爸比媽咪要經常將懸掛玩具更換不同位置懸掛,避免讓孩子只固定注視同一方 向。

 

 

說話遊戲

這個階段當中,寶寶對人類的臉(人類的臉型輪廓)也最有反應,爸比媽咪可以在寶寶清醒的時候,一邊喊著寶寶的名字,一邊看著寶寶的眼睛,微笑地對他說:「小寶貝,今天睡得好不好?」「爸比等一下要來幫你換尿布囉!」配合當時的情況跟寶寶對話,讓寶寶可以逐漸辨識你的臉。

 

 

抓握遊戲

黃淑妮組長指出,抓握行為是新生兒的反射動作,如前所述,在孩子還沒有學會使用語言表達前,觸覺經驗對他們來說相當重要!多元的觸覺經驗能夠刺激孩子的大腦發展,因此,爸比媽咪可以準備各種觸感不同的物件或玩具,讓寶寶進行抓握體驗。

 

 

46個月

造飛機遊戲

爸比或媽咪可以仰臥著,雙手朝上,把寶寶的身體慢慢地舉起來,就像飛機發動引擎一樣,讓寶寶張開雙手,讓寶寶體會一下搖晃的感覺,刺激前庭覺,除了有助於穩定情緒之外,更可以讓寶寶有機會運動到全身的肌肉。

 

 

躲貓貓遊戲

4個月後,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經能做到翻身的動作,手部的活動也變得更加活躍。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爸比媽咪可以準備一條小毛巾在孩子面前蓋住某個玩具,然後再打開,或是在孩子面前用毛巾摀住自己的臉,又打開。

 

也可以嘗試用毛巾輕輕遮住孩子的臉,等孩子主動掀開時,對孩子說:「喔喔,媽咪找到你了!」這項遊戲可以培養孩子多向度的透視能力,以及反應能力。此外,在互動過程中,孩子也可以慢慢觀察到爸比媽咪不同的情緒與表情變化,為將來的人際智能奠基。

 

 

聽力遊戲

利用具有聲音效果的玩具發出不同的聲音吸引孩子,看看孩子是否會轉動頭部或是移動身體去找尋聲音來源,若孩子能正確分辨聲音來源,代表他所聽見的聲音有傳回大腦,大腦才能夠再發出命令使頭部或身體轉動。

 

 

610個月

玩球遊戲

俗話說:「七坐八爬。」在這個階段當中,大多數的孩子已經會坐、會爬,很適合玩球類的玩具,爸比媽咪可以準備多樣材質不同的球類(孩子摸起來觸覺感受度不同),輕輕帶起孩子的小手,一起摸球、推球、滾球。

 

此外,也可以跟孩子面對面坐著,請孩子把球滾到爸比媽咪這一邊,讓寶寶自己去判斷距離,使用上半身或手臂的肌肉去滾動球,這項遊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從過程中培養孩子達成目標的成就感。

 

 

積木堆疊

8個月左右,爸比媽咪可以開始嘗試跟孩子玩最簡單的積木堆疊遊戲,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提醒,所謂的「玩積木」並不是將積木全部散成一團放在孩子面前,認為孩子自己就會拿起來玩,最重要是爸比媽咪要陪著孩子「一起玩」。

 

例如,爸比媽咪先在孩子面前疊起簡單的東西,邊疊邊說:「爸爸拿了一個紅色的先放在下面,然後我又拿了一個綠色的大三角放在紅色的上面,你看…。」自然地把顏色、形狀的概念融入讓孩子學習,當孩子看到爸比媽咪疊積木,也會跟著想要模仿,嘗試看看。

 

 

吊床遊戲

爸比媽咪可以拿一塊大浴巾當作吊床,讓寶寶躺在裡面,然後爸比和媽咪分別抓住浴巾的兩端,像搖籃一樣輕輕地搖晃,在搖晃的過程當中,即使不平衡,寶寶也會自己調整頭或身體的角度,這項遊戲可以啟動寶寶腦部自行保持平衡的能力。

 

 

10個月~1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認為,1012個月的孩子,正處於喜歡破壞的階段,舉例來說,爸比媽咪疊好積木後,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就馬上伸出手把疊好的積木,全部都推倒;爸比媽咪無須為此過度擔憂或責備孩子,任何玩具或遊戲,在孩子推倒、破壞之後,再重疊或重組起來,跟孩子一起玩,最後再帶著孩子一起收拾即可。

 

 

躲貓貓遊戲

《腦育智力遊戲:150種 親子遊戲》一書提到,可以先讓寶寶躲起來,例如,躲在沙發後面,再讓爸比媽咪去找,爸比媽咪要故意露出找不到的表情說:「奇怪,到底躲去哪裡了呢?」等寶 寶露出臉來,爸比媽咪再說:「找到囉!原來你躲在這裡啊!」這個遊戲的目的是讓寶寶可以自己決定露臉的時機點,培養寶寶的判斷力,以及自我表現的能力。

 

 

抓抓樂遊戲

先 在箱子裡面放置各種大小不同的玩具,然後再誘導孩子用手指去抓取出裡面的玩具,這項遊戲可以讓孩子練習用手指去抓大小、形狀不同的玩具,促進孩子手指的靈 活度;此外,也可以把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放進紙袋或有顏色的塑膠袋裡面,再讓寶寶猜猜袋子裡面有什麼東西,讓孩子用手盡情探索,也進一步運用想像能力。

 

孩子7個月,爸比媽咪可以自製小沙包!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指出,爸比媽咪可以自製小沙包(內裝綠豆顆粒),利用正反兩面不同顏色的布料縫製小沙包(例如,一面紅色、一面綠色),完成之後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利用沙包,操作抓、放、翻等的動作,此外,在遊戲的過程中,還能夠引導孩子認識不同的色彩。

 

 

1歲~2

圖卡遊戲

在這個階段中,孩子的認知能力大幅發展,吸收與學習能力都很強,爸咪媽咪帶著孩子出門時,可以自然地指著身邊經過的物件,告訴孩子物件的名稱。

 

在這個階段當中,大部分的孩子已經可以認得出45種動物,例如,長頸鹿、大象...等,爸比媽咪可以自己製作圖卡,請孩子指認,例如,帶孩子去動物園遊玩時,用相機拍下各種孩子看到動物的照片,或是爸比媽咪直接將生活周遭常見的物體畫在一張張的小紙卡上,將照片、小紙卡混在一塊,請孩子依照聽到的名稱,挑選出圖卡,這項遊戲能夠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

 

 

形狀對應遊戲

在這個階段當中可以多跟孩子玩有「因果關係」的遊戲,當孩子做出某一個動作,能立即得到的回饋,孩子就會覺得有趣,因而更積極地去思考、摸索出更多的方法與規則;此外,跟18個月~2歲的孩子玩形狀的對應遊戲,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黃淑妮組長也提到,爸比媽咪可以利用顏色對應、形狀對應、動物對應的木製玩具,與孩子一起玩這類益智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與認知能力。

 

 

疊疊樂遊戲

張 旭鎧兒童職能治療說,爸比媽咪不一定要花錢購買昂貴的玩具,才能夠與孩子進行益智遊戲,也可以多多利用身邊既有的資源,例如,蒐集一些大口徑,不同形狀的 瓶罐,再利用各式瓶蓋與孩子一起玩疊金字塔的遊戲,孩子可以從這個遊戲中思考,如何做才能讓整體結構穩固。(例如,孩子會慢慢發現要把體積最大的放在下面 才能夠使物件不易倒塌。)

 

《腦育智力遊戲:150種 親子遊戲》一書中提到「瓶蓋」的另一種玩法,爸比媽咪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有蓋子的瓶子,把蓋子都擰好、蓋上,讓孩子利用手指與手心玩瓶蓋開開關關的遊戲, 一開始記得不要把瓶蓋擰太緊,跟孩子說:「來玩打開瓶蓋的遊戲吧!」然後鼓勵孩子打開所有的瓶蓋,如果孩子可以順利完成的話,再把瓶蓋擰緊一點,讓孩子再 挑戰,這個遊戲,可以發展孩子手與手指的靈活度。

 

 

數字遊戲

這個階段的孩子,孩子還不能夠了解每個數字背後的意義,黃淑妮組長認為,將遊戲融入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學習最能產生正面的影響,例如,帶著1歲多的孩子上下樓梯時,就可以邊跨階梯邊數出來:「123…」,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接觸到數字的概念。

 

1歲半可以開始玩拼圖,但目的並非教孩子把圖拼好!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說,孩子到了1歲半就可以開始玩拼圖,但是,最主要玩的是拼圖這個器材,並非在玩拼圖這個遊戲,這是什麼意思呢?張

 

旭 鎧兒童職能治療進一步說明,在這個年紀,爸比媽咪不應教導孩子如何把圖拼好(拼拼圖的技巧),而是利用拼圖來玩配對、協助孩子發展精細動作發展(拼圖放 置),甚至可以利用拼圖,訓練孩子大動作發展走路、跑步!例如,把其中一塊大形拼圖丟出去,請孩子幫忙拿取,孩子通常會很樂意協助爸比媽咪完成任務,很快 就會跑過去將拼圖拿回來。

 

 

23

辦家家酒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指出,推理的能力其實由「模仿能力」衍伸而來,爸比媽咪若能夠常常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可以讓孩子有機會練習站在他人的立場、了解他人的心情與想法,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情緒智商。

 

此 外,角色扮演的遊戲重點在於要盡量模仿扮演角色的說話聲音與態度相互來做回應唷!例如,爸比媽咪與可以先與孩子一起決定彼此的角分配,接著設計活動,包括 買賣東西、整理家務、照顧娃娃等,倘若是爸比分配到扮演寶寶的角色,那麼說話的時候,就要盡量模仿寶寶說話的聲調與模樣。

 

 
 
 
 
 
摺紙遊戲
爸比媽咪可以先摺給孩子看,仔細示範每一個步驟,例如,一張色紙,先對摺成三角形,以及把四角形對摺兩次,變成更小的四角形,在這個階段當中,只要孩子感到有興趣,想試著摺看看就好,摺紙遊戲可以運用到手部或手指,對腦部是一種很好的刺激。

 

玩桌遊!

桌遊是一種互動性遊戲,不同的桌遊會刺激不同的反應,從手眼協調到交談技巧、察言觀色等。透過遊戲,孩子的觀察力、理解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會越來越純熟。

 

 

34

讓孩子自己用剪刀做拼圖

3歲 開始,孩子可以自己拿剪刀了,此時不再是爸比媽咪為孩子製作拼圖,而是可以跟孩子一起製作拼圖,或是引導孩子自己製作拼圖,例如,去動物園玩時先用相機將 孩子最喜愛的大象照起來,回家後將照片列印出來,然後讓孩子自己將圖像剪成一小塊一小塊,全部打亂之後,再請孩子開始動手將一小塊一小塊的圖拼回原來的相 片。

 

 

設計汽車軌道

3歲半之後,孩子開始能和他人一起遊戲,進行合作,此時,爸比媽咪可以邀請孩子一起拼出玩具小汽車的軌道,因為軌道有彎有直,孩子必須思考他的小汽車開到哪裡之後,必須轉彎才不會滑出去,培養孩子的觀察與判斷能力。

 

 

記憶遊戲

想 要訓練孩子的記憶能力,不見得要讓孩子背誦一大堆唐詩、三字經,也可以透過玩遊戲的方式,例如,在白紙上先畫出九宮格,在每一個格子中畫上不同的水果,或 填上不同的數字,先讓孩子看,等孩子看完後,再用九張小紙片將九個格子蓋住,再請孩子回憶,哪一格畫的是什麼,孩子猜對一格,就將那一格翻開,孩子猜錯 時,就翻開再給孩子看一次,再繼續蓋上進行遊戲,直到孩子全數答對,當孩子猜完後,也可以請孩子來畫,爸比媽咪來猜。

 

 

45

閱讀遊戲

《在家玩蒙特梭利:掌握06歲九大敏感期,48個感覺統合遊戲,全方位激發孩子潛能》一書指出,閱讀能力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及,孩子必須具備相關的能力才能達成,包括專注力、判斷能力、記億能力、分析能力等。

 

爸比媽咪可以把孩子的一本故事小書剪開,從開始拿下一頁,從中間拿下一到兩頁,最後從結局拿下一頁,就可以帶著孩子進行遊戲。

 

剪下的書頁後依順序編上號碼1234…,讓孩子觀察圖片,找出故事圖片排列的順序,再引導孩子說出故事,如果孩子感到困難,一開始不要準備過多圖片,先準備3張,等到孩子更熟悉遊戲後,再逐漸增加圖片張數,加深難度,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孩子視覺觀察與判斷力,提高推理能力(事情的發生、過程、結果的排序)。

 

 

 

 

 

彈珠遊戲

張 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指出,在這個階段,爸比媽咪可以準備各色的小彈珠,並且自己訂定遊戲規則,例如,請孩子看到紅色的彈珠滾向他時,必須將彈珠滾回去給爸 比媽咪,當看到的是黑色彈珠滾向他時,必須馬上拿起來放到旁邊的小盒子中,若是看到透明的彈珠滾向他時,則不可以做任何反應,然後隨機拿取袋中的所有各色 彈珠滾向孩子,透過這樣的益智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判斷與反應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珍珍 的頭像
    珍珍

    新竹縣珍珍保母屋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