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陪寶貝好好玩

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444

採訪撰文/郁筱惠、實習記者連淑凌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慧如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帥氣爸比/韋恩虎
可愛寶貝/韋承宇

0~1歲的寶寶,不是哭,就是笑,再不就是牙牙學語,他懂得玩耍嗎?醫師指出,幼寶寶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家長一不小心玩過頭,過度搖晃和振動將可導致「嬰 兒搖晃症候群」,故父母在陪伴逗弄時,怎樣玩耍才安全?陪寶貝玩樂,哪些是危險動作?本篇邀請兒科醫師分享,替妳寶貝找出最恰當的遊戲方式!

 

 

◎小貝比需要遊戲嗎?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慧如表示遊戲寶寶來說,是種非常好的訓練機會每個階段的寶寶,其發展成熟度都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遊戲訓練。千萬不要只是讓寶寶單獨躺在床上,孤單的玩著床搖鈴,讓寶貝身心缺乏適度的刺激和訓練。

不同的階段,可以不同的方式,運用適當的遊戲來促進寶寶的身心發育,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及智力訓練等。比方:寶寶還小的時候,可看圖卡刺激寶寶的視神經並促進大腦發育大一點時,透過節奏與聲響,可刺激寶寶聽覺;當寶貝喜歡東抓西找時,則可練習抓取的精細動作,就能促使寶寶肢體語言更敏銳

 
 
◎寶寶各階段玩樂方式
0~4個月:視覺認知訓練
陳慧如醫師指出,在許多研究中指出,「閱讀」其實也是寶寶的一種遊戲。因為,幼小的寶寶,不認為書是一種負擔,反而會覺得這是他的玩具(如玩具書);這也等於是養成寶寶認為「書也是玩具」的想法,等孩子長大至學習階段時,也較不容易排斥閱讀,對讀書也較不易心生反感。
 
只不過看書與玩遊戲一樣,在不同的階段得看不同的書。因此,陳醫師認為,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可開始讓孩子漸漸學著接觸書本了。像是1~2個月大的寶寶,可以帶他看看「黑白」的書或圖卡。尤其當孩子喝完奶還清醒時,就可跟寶寶說故事,雖然孩子還小聽不懂,但也會啟發腦部發展並接受語言訊息。
 
此外,黑白圖卡對寶寶來說也是一種視覺刺激,對寶寶的大腦很有幫助。當然,寶寶閱讀時間不需要太久,大約1~2分鐘內就可以了,但是透過每天日積月累的刺激,就能讓寶寶逐漸印象深刻。
 
2個 月以上的寶寶,此時則可讓他開始看有色彩的書。當然,給寶寶的書,絕對是有大圖的圖卡,藉由講故事的方式,簡短帶入家長想傳遞給寶寶的訊息。陳醫師說,就 算是外籍媽媽,看不懂中文,講英文也可以;使用父母的語言,講給寶寶聽,都同樣有效。透過語音訊息及色彩刺激下,爸媽不用擔心語言是否能跟寶寶溝通,只要 每天陪孩子講一些話,都能促進寶寶大腦與視聽覺的發展提昇。
 
 
4~6個月:抓取動作練習
陳慧如醫師表示,4個月以上的貝比,手的精細動作已開竅,寶寶會想伸手抓物品。建議爸媽用顏色較鮮豔或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去逗弄寶寶或讓他抓取,一來可訓練寶寶眼睛隨玩具做追隨的練習,二來也可訓練寶寶左右手的協調能力,試著用手抓到他感興趣的東西。
 
藉由抓取訓 練,亦可提昇寶寶對觸覺的敏感度。故醫師建議,許多家長擔心寶寶用手抓傷面部,故而長期幫寶寶戴手套,其實並非必要。如擔心寶寶抓傷,則應檢視寶貝是否起 疹,或求診醫師治療;然後,適時幫寶貝修剪指甲,就可避免寶寶意外抓傷。當孩子白天活動時,應盡量讓寶寶雙手打開,訓練寶寶的觸覺敏銳度,然後去練習抓 握,這些動作對孩子日後的感覺協調及精細動作將很有助益。
 
 
6~10個月:爬行肌肉協調訓練
一般來說,6 個月以上的寶寶多半已學會坐、爬,此時建議家長可開始透過一些會動的玩具去吸引寶寶注意;也讓寶寶有努力想抓到東西的欲望,並讓他練習爬行。陳慧如醫師 說,此時家長可盡量少抱寶寶;或許因為家長太忙,常常揹著寶貝做家務,以致讓寶寶在地板爬行的時間不多,這樣反而使寶寶肢體動作的發展有所受限。
 
至於玩具的選 擇上,6個月以上的寶貝,自己若能坐得很好,就可試著讓他玩一些玩具箱,包括像是坐著把球丟進球洞裡或健力架等玩具。7個月以上,當寶寶漸漸學會爬行時, 則可玩會動的玩具或是會滾的球,然後在寶寶面前逗弄,讓他試著依賴爬行去取得,這些對寶寶都是很不錯的親子活動。
 
 
10個月~滿周歲:認知發展學習
醫師指出,當寶寶9~12個月後,坐得可說非常穩了,此時就可勤作小肌肉等的鍛鍊,包括像是玩一些大型拼圖板、套圈圈、串珠珠。當然,要特別注意,玩具的Size不能太小,以免寶寶誤食。
 
10個 月大的寶寶,已學會自己翻厚紙板的書,另外也可讓寶寶接觸各種質感的書,像「布書」之類的玩具。從幼齡寶寶的視覺、語音的刺激訓練後,再逐漸帶入大齡寶寶 的認知發展,讓寶寶從認知中學習記憶,並逐漸聯結過去的印象,運用一切動作訓練小肌肉等觸覺發展,即是一連串綜合性培養寶寶智力發展與感覺統合的提昇過 程。
 
 
1歲以上:從遊戲培養創造力
陳醫師建議,1歲以上的寶寶,多半已學會走路,故此時可以帶寶寶到戶外進行活動,用以訓練寶寶的肌肉發展。同樣的,這個階段也可讓寶寶接觸玩法較多變的玩具,包括像是海邊堆沙、家中捏黏土、堆積木等,還能讓寶寶練習發揮創作與想像力。
 
 
◎小心!危險遊戲
1.拋高、轉圈、騎馬
家長們都會跟寶寶玩一些「傳統」的遊戲,比如:拋高、騎馬、坐飛機等遊戲,因這些遊戲的刺激性高,會刺激寶寶大腦神經,使寶寶當下顯得很開心。然而,因為遊戲搖晃過劇,很容易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輕者頭暈、嘔吐,重者則將使腦部受損或有死亡危機,故家長務必格外避免。
 
 
2.不要過早看電視
陳慧如醫師表示,有眾多報告顯示,電視螢幕切換太快,對寶寶的專注力,具有分散作用,因此不建議寶寶太早看電視。雖然至今沒有足夠證據,認為寶寶不適合看電視,但卻有許多的報導指出,太早讓寶寶看電視,甚至讓孩子邊吃飯,邊玩手機、平板電腦,均會傷及寶寶視力及日後專注力的發展喔!
陳慧如醫師表示,若2歲以上的寶寶,可選擇適合適齡的影片,因速度較慢,不像電視卡通是屬於大孩子的節目,不符嬰幼兒觀看的需求;但觀看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
 
 
3.不要睡吊床
傳統父母或長輩,甚至在家中自行綁吊床給寶寶睡。彷彿玩盪鞦韆般,但這種搖晃程度仍屬人為施力,通常難以確實控制,就容易致生危險。而且,睡吊床對寶寶的脊椎發展有害。
 
 
4.不要坐螃蟹車
醫師提醒說,坐螃蟹車太久,不僅容易讓寶寶肌肉缺乏訓練,甚至導致寶寶肢體發展有延遲發展的情形。陳醫師強調,目前許多個案及學會研究均顯示,螃蟹車危險性過高,彷彿「如虎添翼」更容易導致意外,故特別不建議給寶寶使用。
 
 
5.睡前以靜態遊戲為主
寶寶睡前應盡量安排聽故事、聽音樂等靜態遊戲,以免寶寶因過度興奮而不易入眠,間接影響寶寶健康的身心發展。
 
 
◎避免嬰兒搖晃症候群
陳慧如醫師指出,兩歲以下的寶寶,脖子的支撐力極為不足。而且,寶寶的「頭」與身體的比例,比成人相對大很多。因此,在脖子支撐力不足、頭又比較大的情況下,寶寶最怕的就是「搖晃的動作」。嚴重的話,則易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
 
如何避免「嬰兒搖晃症候群」呢?就是不要把寶寶用力抓起來,上下或前後,快速的甩動。陳醫師具體量化說,就是不要「一秒鐘晃動2~4次的前後來回」;因這樣的速度極快,極易明顯傷害。加上寶寶身體重力加速度,還會讓寶寶腦部水腫,甚或是出血的危險。
 
陳醫師提醒 說,即便力道不大,但長期下來,還是有可能造成輕微的腦部小積水、小出血等。日積月累後,就有寶寶腦部發育不全的問題產生。因此,建議家長要避免劇烈晃動 或拋接寶寶,甚至抓著寶寶的手快速轉圈,乃至於坐在大人腿上用力左右來回晃動,如坐海盜船般,這些動作均應避免。
 
和 寶寶玩耍時,最忌諱看孩子笑得開心,當下沒有不舒適的反應,還是繼續「用力」玩「晃動」的遊戲。醫師提醒說,也許當時在玩的時候,寶寶對身體沒感覺,但持 續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傷害就可能造成也無法挽回了。另外,最常見的就是家長在哄小孩時,因為怕孩子哭鬧,不自覺越搖越快,越晃越大。尤其,當寶寶的脖子又 沒有撐住,更是容易傷及寶寶。
 
陳慧如醫師指 出,曾有一個例子是媽媽騎摩托車,用揹巾將寶寶揹在身後,本來要帶寶寶看感冒,卻因沿路騎車晃動,使本來只有發燒感冒症狀的寶寶,反而併發出現嬰兒搖晃症 候群。因此,寶寶脖子是否有完好支撐,真的非常重要,不管是玩遊戲或安撫,尤其2歲以下的孩子,千萬都不要輕忽大意。
 
陳醫師提醒, 利用揹巾抱寶寶的媽咪,尤要特別注意揹的姿勢。很多家長都很關心,嬰兒什麼時候才能從橫抱改為直立而揹?陳醫師表示,四個月以上的寶寶,若脖子夠挺,其實 可以直立抱沒問題,但是妳在走路時會晃動,還是要用手去撐住寶寶的脖子才對。還有要特別提醒的是,1歲以內的寶寶,千萬還是不要後揹(揹在身後),因為無 法看見寶寶,故也特別危險。
 
嬰兒搖晃症候 群是指嬰兒或幼兒頭部曾遭受劇烈的來回搖晃而造成的不良後果。會造成寶寶的腦部損傷甚至死亡等的可能性。目前大部份的病例是發生在一歲以前,尤其是3至8 個月大的寶寶。由於嬰兒腦部水分含量較高,也尚未完全發育成熟,而嬰兒頸部肌肉較柔軟無力,故在搖晃時腦部更容易被扭曲和壓迫,因此並非只有頭部的直接碰 撞才會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玩樂小叮嚀
寶寶玩樂除可增進親子關係,還可進寶寶身心發子遊戲是健康和開心的,若能注意避免對寶寶有危險的動作,則可預防造成遺憾產生。陳醫師提醒,在兒童健康手冊內,有很多正確的參考資訊,只不過家長遇到難題,有時候竟以網友的言論為主。網路有很多資料,僅是個人看法,對每個人來說,無法同一而論,故家長最好僅作參考。此外,寶寶的動作發展均有其成長意義,如能在最佳時機給予正確輔助,對寶寶身心發育才有實際良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珍珍 的頭像
    珍珍

    新竹縣珍珍保母屋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