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家寶貝有扁平足嗎

媽咪寶貝 12月號 NO.174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光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鄭本岡
模特兒/俏皮寶貝柏宇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多數人對扁平足存有不正確的觀念,認為扁平足會影響骨盆、行走,且容易久站疲勞、無法長跑等等,但這些都是沒有臨床實證的說法。

事實上,多數的扁平足跟正常有足弓的人能進行一樣的活動,除非是相當嚴重的扁平足需要手術治療,沒有症狀的扁平足並不需要治療也不需要矯正,從事運動項目也不受影響,目前就有許多運動員是扁平足,但不影響其賽事成績。

 

 

 

生理發展莫驚慌

人的腳部內側,有個跟吊橋一樣形狀的部位稱為「足弓」,正常有足弓的人在站立時會顯現出足弓,而扁平足就是指足部在站立時,足底內側的足弓消失、足板變平。

 

 

柔軟性扁平足原因

大多數扁平足屬於柔軟性扁平足,發生的原因與每個人的發育成長速度快慢有關,其實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鄭本岡指出,新生兒出生後,一方面骨骼還是柔軟的狀態,另一方面因為雙腳脂肪甚多、韌帶鬆弛,所以在寶寶3歲以前看他的腳,看起來都像扁平足,這是正常的現象。

 

這種現象會隨著孩子成長,當足底的肌肉韌帶與肌腱的力量加強了,才使腳掌中部的骨頭隆起,慢慢形成足弓。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孩子到了國小一年級,還有30%以上足弓尚未長成,到了國小二年級還有20%的比例足弓尚未成形,多數到了國小四、五年級足弓就會成長完成。

 

當然還是有的人過了這個年齡仍沒有足弓,但只要沒有疼痛、不會感到舒服,扁平足對生活並不會造成影響,反而可以降低壓力性骨折的機會,並不需要矯正或治療。

 

還有一種是新生兒因為受到胎盤的擠壓,出生時腳踝朝身體的方向偏差,家長看到了會很擔心,以為寶寶的腳出了問題,其實這是擠壓的結果,大約寶寶長到4、5個月大時腳踝就會恢復正常。

 

 

附生骨造成的扁平足

附生骨又稱為副舟狀骨,是指軟骨在骨化的過程中,沒有跟附近的骨骼結構黏合成一塊正常骨頭,反而分離為一塊獨立硬骨的現象,約有10%的人會多長一塊副舟狀骨。

 

多長出副舟狀骨者,有的因為附生骨在骨骼中結構穩定,走起路來跟一般人無異,也不會有不舒服的狀況。但有的孩子到了十幾歲因為活動量大增,讓副舟狀骨結構不穩定、造成發炎、疼痛(往外旋擠壓會痛),就形成了附生骨造成的扁平足。

 

其他還有附生骨長歪了,造成骨頭與骨頭間沒有連結,或是腳跟肌腱不明原因長得過短等,這些原因都可能會造成扁平足。

 

 

僵硬性扁平足原因

僵硬性扁平足的發生率不高,但狀況嚴重,一出生家長就可以明顯察覺到異狀。

 

發生的原因包括:距骨長成垂直型(正常是水平狀)造成腳不能動(無法往上抬、向下彎、往內旋、往外旋),距骨與跟骨黏連造成腳不能內旋腳跟肌腱不明原因太緊(無法往下彎)、先天腦性麻痺患者(因為肌肉處於麻痺狀態造成腳部韌帶鬆垮),這些狀況需要透過手術來治療。

 

僵硬性扁平足的發生率不高 

 

 

後天原因造成的扁平足

後天性的扁平足發生率也不高,指的是足弓本正常,是因為腳部受傷、骨折、肌腱能退化或斷裂神經肌肉病變、足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肥胖、糖尿病等因素,造成次發性足弓消失。

 

初期症狀包括:腳踝內側在活動時會疼痛、腫脹,上下樓梯時腳部出現無力的狀況,這種後天原因造成的扁平足,需要視狀況給予不同的治療。

 

 

3歲前的生理性扁平足

許多憂心的家長常問:「小朋友在3歲前,是否都屬於生理性的扁平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剛學走路1歲多的年紀,因為腳底板支撐不了身體的重量,一踩在地上就會出現扁平的形狀,這都是正常的狀況,等年紀稍大一些自然會出現腳弓。

 

這種自然會消失的扁平足,通常沒有症狀,對日常的活動也不會造成影響,但需要注意鞋子的選擇。

 

目 前市面上有許多用毛線、布類等輕軟材質製成的學步鞋、涼鞋,其實並不適合剛學走路的孩子,因為鞋子對腳跟的支撐力不足,建議家長選購尺寸剛好的小球鞋,一 般球鞋在設計上腳跟部位會有點硬度,剛好可支撐孩子尚未形成腳弓的腳底板,況且球鞋的止滑功能佳,材質又不像皮鞋那麼硬,是不錯的走路鞋。

 

 

Check!孩子有扁平足嗎

鄭本岡醫師表示,骨科門診經常會有緊張的家長,帶著4、5歲的孩子前來求診,說孩子看不到足弓或是孩子走路經常跌倒,是不是因為扁平足引起的?

 

其實這個年紀的孩子,若有扁平足問題通常是孩子的足弓發育比較慢,在外觀上看不出明顯的足弓,這時家長不需要緊張,可以讓孩子坐下動動腳觀察,如果孩子腳踝以下的部位可以往上抬、往下彎,也可往內旋、往外旋(就是可以往內往外斜成一個角度),就表示孩子的腳部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更小不會自己動,家長也可以拉拉孩子的腳做這些動作,查看孩子的腳是否正常。

 

另外家長認為小孩走路常跌倒可能與扁平足有關,其實這個問題與扁平足無關,而是和寶寶的身體比例有關,因為寶寶都是頭大身體小,尤其2、3歲加上是X型腿正明顯的時期,走路時膝蓋常碰在一起就容易摔跤,通常3歲後腿漸漸變直,跌倒的情形就會改善。

 

至於扁平足會不會有症狀、不適,通常柔軟性扁平足只是腳部韌帶比較柔軟,並不會產生不適的感覺,日常的走路、跑跳都和正常足弓者相同,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研究數據顯示,這類型的扁平足無法長時間站立。

 

至於有關服兵役的問題,的確有些扁平足不需服兵役,這是因為軍隊的操練較為繁重,會擔心有這類問題的人無法承受軍隊嚴苛的訓練,進而影響軍隊整體戰鬥力,所以在入伍體檢時會有足部檢查,透過X光檢查可得知是否有扁平足。

 

透過X光檢查可得知是否有扁平足

 

 

不同類型扁平足,治療方式也不同

而在治療方面,依據扁平足的類型不同,採取的治療方式也有差異:

 

 

1.柔軟性扁平足

大多數的扁平足,屬於沒有症狀的柔軟性扁平足,並不需要特的治療,他們的身體結構並不會因為扁平足而受到影響,且動能力和一正常足弓,甚至包括一些國際級的運動選手都屬於這一類的扁平足

 

目前坊間有很多關於扁平足的治療廣告,像是扁平足如果不治療會讓骨盆歪、脊椎歪、走路歪一邊、長不高,鄭本岡醫師表示,這些廣告都過度渲染了扁平足對身體的影響,事實上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廣告中的產品能治扁平足,而對於沒有症狀的柔軟性扁平足,其實並不需要特去治療。

 

 

2.附生骨造成的扁平足

附生骨造成的扁平足,一般來說也不需要接受治療,但因為多了一塊骨頭凸出,穿到不合適的鞋子會刺激附生骨讓該部位出現紅腫,這時可以冰敷加上多休息來減輕不適。

 

通常太軟的鞋子因鞋跟的支撐力不足,反而容易讓附生骨受到刺激,建議穿有支撐度的鞋子,如果狀況較嚴重可墊上足弓墊加以改善。如果附生骨經常發生嚴重紅腫,或是患者是專業的運動員或舞者,對於運用附生骨部位,有高度的運動要求,可能需要透過手術來治療。

 

 

3.僵硬性扁平足

僵硬性扁平足屬於嚴重性的扁平足,需要儘早透過手術治療。

 

 

4.後天原因造成的扁平足

後天性的扁平足,一開始腳踝內側會疼痛腫脹,時間久了會讓足弓消失、骨頭結構改變,這時患者會變得沒辦法從事之前常做的運動。要先經由患者的症狀加上X光片,以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再對症治療。

 

例如,剛發生後肌腱能失調的扁平足,需限制運動量、多休息,以免症狀持續惡化,最後必須用手術才能治療。

 

 

後天性扁平足,置之不理的嚴重影響

通常後天性扁平足的患者,會有疼痛、腫脹、甚至行走困難的症狀,這些狀況已經會影響日常生活的走路、活動,就不能長期置之不理,因為長期不予理會,時間久了會因骨骼結構的耐受性變差,較易引發後脛肌功能不良疼痛、關節退化等問題。

 

所以若發現有這些問題,一定要先去骨科就診,由醫師來建議患者合適的改進方式。

 

 

矯正鞋Yes or No

需不需要穿矯正鞋來矯正扁平足,一直以來皆有各種不同的說法,除了矯正鞋之外,有沒有需要使用足弓墊、塑膠底板來恢復腳弓,治癒扁平足也是眾說紛紜。

 

鄭本岡醫師表示,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證明這些東西的確能治好扁平足,而且矯正鞋反而會限制腳部的活動,對扁平足沒有長期的好處。

 

因此,建議家長不要過於在意坊間的扁平足廣告文宣,因為這些矯正鞋、腳弓墊、塑膠底板並不便宜,動輒花費數千元在尚未得到科學證實有效的產品上並無必要。

 

如果家長有扁平足方面的問題,應該先到骨科找專業的醫師諮詢,確定孩子屬於哪一種扁平足,如果是柔軟性扁平足,也就不需治療、不用花大錢購買無效的產品矯正。

 

雖說大多數的扁平足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但還是有少部分病態性的扁平足需留意,病態性的扁平足會讓患者無法久站、站久了腳會痠,這與先天性腳骨脫臼、沾黏等問題有關,家長觀察孩子如果不願久站或是站久一點就會腳痠,就需要診治。

 

對於容易痠痛、鞋子很容易磨損變形的病人,腳弓墊才比較有使用需要,可幫助消除症狀。醫師提醒,診斷專業的醫療照護諮詢,才是確保足部健的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