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爸媽提問!小兒用藥安全Q&A

嬰兒與母親 12月號 NO.458

採訪撰文/陳姵樺
企畫編輯/吳慧敏
諮詢/台中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馬益群
模特兒/美麗媽咪林佩璇、可愛寶寶武小僊
攝影/檸檬巷館(02-84978477)

嬰幼兒的的身體處於正在發展的狀態,身體對藥物的吸收能力以及肝臟、腎臟的代謝能力都與大人不同,在這個時期用藥的安全性很重要,家長和主要照顧者一定要有正確的用藥安全意識。

 

 

 

看診後的領藥重點!回家記得保留藥袋!

嬰幼兒生病的次數不少,用藥安全要從拿到藥單就開始做起。

 

台 中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益群表示,看完診家長拿到藥單後就需仔細核對藥單上的姓名、年齡、性別是否是正確,憑藥單領到藥袋後需再核對一次藥袋上的姓 名、年齡、性別,之後再查看藥袋上的資料,包括:藥名、單位含量、藥品品項、藥品數量、藥品用法、注意事項、服藥時間、頻率次數以及藥品保存方法。

 

如果看完後有疑問可以當場詢問藥劑師。因為藥袋上的資訊詳盡,所以藥物帶回家後應連同藥袋一起存放,日後在吃藥時可以依照藥袋上的指示服用,如果家中有多人同時生病拿藥,保留藥袋可以避免拿錯、吃錯藥。

 

 

嬰幼兒給藥技巧?

嬰幼兒的給藥技巧首先跟家長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馬益群醫師表示,有些家長或家中長輩會在平時孩子不乖的時候用脅迫的語氣表示:「如果再不乖就餵他吃苦藥或是抓去打針」。

 

然而這些開玩笑、不經意的話語其實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對藥物、針劑的陰影,這對日後要順利餵孩子吃藥會變成阻力,建議不要說類似的話。此外,溫柔、鼓勵、安撫是家長在餵藥時應有的態度,強迫性、打罵的方式並不能讓餵藥更順利。

 

至於技巧,家長可將年齡較小的嬰兒抱著放在膝蓋上,用手支撐孩子的頭部,使用有刻度的滴管或針筒量好正確的藥量,從孩子的嘴角緩慢、分次的將藥劑送進孩子的嘴中。

 

比較大的孩子可以用耐心溝通的方式讓孩子吃藥,這個階段可以用小量杯讓孩子吃藥。吃完藥服用少量開水漱口,一方面緩解藥的苦味,一方面可減少糖漿類的藥水對孩子的牙齒產生不良影響。

 

 

寶寶吐了怎麼辦?

如果孩子在吃完藥跟家長要糖吃,不妨給一小顆糖讓孩子甜甜嘴,算是鼓勵孩子勇敢吃藥,但需注意之後的牙齒保養。若孩子抗拒排斥吃藥,千萬不要在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給藥,這時給藥孩子容易嗆到或將藥吐出,等孩子情緒緩和後再耐心跟孩子溝通餵藥。

 

有的家長會將藥粉加在配方奶中讓嬰兒服用,建議不要這樣做,因為配方奶的溫度有可能破壞某些藥物的作用,也有可能延緩藥物的吸收,如果孩子沒有將配方奶喝完也會讓藥量不足,若孩子喝奶喝到苦味也可能造成日後排斥喝配方奶。

 

指示吃藥的時間若在飯後,則是吃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內吃完藥;有些腸胃型病症的用藥指示會在飯前,則是吃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吃完藥,如果寶寶吃了藥馬上吐出來,這時就必須再餵一次,如果吃藥後過了30分鐘以後再吐,就不需要重新餵藥,等下一次吃藥時間再餵即可。

 

 

如何儲存家中藥品?

儲存藥物也與用藥安全息息相關,一般的藥物拿回家中建議連同藥袋存放在密封罐中防潮,並將罐子放在陰涼、乾燥、幼兒無法拿到的地方。

 

有些家長會覺得冰箱是個儲存藥品的好地方,事實上進出冰箱容易讓藥品受潮,反而影響藥的品質,除了某些必需存放在冰箱中的藥品(藥袋上會註明)外,多數的藥劑、藥水都存放在陰涼乾燥處就可以了。

 

沒有標明保存期限的藥粉、藥丸,當次療程沒有吃完就應丟棄;至於藥水,如果沒有開封,只要在藥瓶標註的保存期限內都可使用。

 

但如果存放一陣子之後再使用,使用前需看看藥水的狀況,如果出現混濁的狀態就表示藥水變質了不能再吃;開封後的藥水需存放在陰涼乾燥處,當次療程結束後就應丟棄,因為藥水多含有糖類,保存不易、容易變質。

 

 

爸媽提問!小兒用藥安全Q&A

Q:嬰幼兒感冒究竟該不該吃藥?
A
一般感冒的病源是病毒感染,感冒出現的症狀通常是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咳嗽、喉嚨有異物感,或發燒。

 

一般感冒的治療都是以症狀性治療為主,也就是將病患不舒服的症狀緩解、減輕,像是流鼻水的藥是減少流鼻水的症狀、退燒藥是降溫、咳嗽藥是減輕咳嗽症狀等等,醫生會依據病患狀況給予不同緩解症狀的藥物,通常感冒病程約4至10天應該可以痊癒。

 

寶寶出現感冒的病症,馬益群醫師建議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一定要馬上帶去看診,較大的幼兒如果只有打個噴嚏,流點鼻水或輕咳等輕微感冒症狀,若寶寶作息正常、沒有發燒、胃口以及活動力都屬正常,就不需要立即吃藥,但仍建議就診請兒科專科醫師診斷是否為單純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但是,如果一開始寶寶就出現發燒的症狀或呼吸喘、咳不停、又吐又拉,或是症狀嚴重到影響胃口與活動力,或顯現精神狀況差,這時就一定要馬上看診,讓醫師早點作診斷找出確實的病因,對症治療。

 

生病與吃藥並不是等號,看醫師的目的在於找出確實的病因對症治療,只要寶寶的病症輕微作息正常,看了醫生確定是感冒病毒感染,可跟醫師討論是否一定要吃藥。

 

此種狀況常常只需做好身體調養即可,例如均衡的營養、充足的休息、多補充水分等,大約休養一週身體本身就會產生抗體來對抗病毒,等病毒被清除就可康復。

 

不過,嬰幼兒的感冒經常伴隨著合併症、併發症或多重感染的問題,所以仍建議請兒科醫師診斷是否僅是單純感冒,或是易被誤認為感冒的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如果出現併發症也要特別注意,常見的幼兒感冒合併與併發症包括:中耳炎、鼻竇炎、支氣管炎與肺炎等。

 

尤其在秋冬常見的呼吸道融合病毒,很容易讓嬰幼兒除了感冒症狀外,還併發出現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這些併發症容易造成嬰幼兒喘鳴,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痊癒。另外,肺炎鏈球菌也容易讓嬰幼兒從感冒症狀併發變成具有生命威脅性的急性肺炎,這種細菌正常人的帶菌率很高,約5~15%的正常人的喉嚨中都帶有此菌,只要帶菌者讓細菌隨著咳嗽散出,則吸入細菌的嬰幼兒就有可能感染。

 

Q:藥水比藥粉好嗎?
A
藥水和藥粉各有各的優缺點,並沒有哪個比哪個好的問題。藥水的優點是味道好、幼兒喝藥的接受度高,缺點是為了要讓味道好,其中加了糖、香料、色素甚至防腐劑等添加物,且開封後容易變質。

 

藥粉苦味重幼兒接受度低,容易受潮變質;而且有些藥像是緩釋型藥品、腸衣錠的藥品等並不適合磨粉,磨粉後會讓藥物短時間全部釋出或被胃酸破壞。顆粒的藥丸建議6歲以上的孩子再服用,而且剛開始服用藥丸時,藥丸的顆粒不可以過大,需小於0.6公分較佳。

 

 

Q:為什麼建議藥粉在吃之前再磨?
A
藥丸磨成藥粉後容易受潮變質,的確是吃之前再磨粉較佳。磨藥和切藥的工具都有在販售,當孩子尚未可以吞服藥丸時,家長可在孩子吃藥前幫孩子將藥丸磨成粉狀好吞服,也有些藥劑需要服用1/2或1/4的量,這時也可在吃藥前用切藥器切出需要的量再磨成粉讓孩子服用。

 

 

Q:打點滴是不是好的比較快?

A

通 常打點滴是讓出現脫水、休克、低血糖等病症時可以快速補充水分,點滴中含有生理食鹽水以及葡萄糖,藉由注射的方式增加體內流失的水分和葡萄糖,但這是在患 者無法口服補充液且須快速補充的時候才需要用的方法,如果患者能自己喝,就不必打點滴,而且針對一般感冒病症,打點滴的幫助性不高。

 

當然,有些嚴重的肺炎、細菌感染,需要透過打點滴的方式將抗生素打入患者體內對抗細菌,這時就須以靜脈方式給予。

 

 

Q:寶寶好轉了,不用再依照時程服藥?

A馬益群醫師表示,單純的感冒,九成是屬於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需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病毒,大部分的感冒藥都是症狀緩解的藥,如果寶寶一般感冒症狀好轉了,可以訊問醫師是否需要將醫師開的藥吃完。

 

若是感冒外還有其他併發症例如中耳炎、鼻竇炎需要用到抗生素治療,是不可以自行隨便停用抗生素的,抗生素的治療需要一個完整的療程,自行停藥對病症不利且易產生抗藥性菌種。

 

所以看完醫師拿完藥後,最好問一下醫師這些藥是否一定要吃完,吃完藥後是否要再回醫院追蹤。但若服藥期間病症加劇就必須馬上回診看看是否有其他併發症產生。

 

咳嗽、打噴涕、流鼻水症狀超過10天尚未痊癒,就可能不是單純感冒,必須讓專科醫師評估原因後再重新用藥。

 

除了可否自行停藥的問題外,有些家長也會自行幫孩子加量或減量藥,這也是禁止的。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症狀輕微,就將藥量減少,但是藥劑要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量,所以醫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體重來計算所需要的劑量,如果自行減量是無法達到治療效果的。

 

有 的家長則是看到孩子症狀嚴重,就自行將藥水或退燒藥增加劑量給孩子服用,希望病症快快消除,這種方式不但對減緩病症沒幫助,反而會產生副作用,像是退燒 藥,有些過量會對肝功能造成影響,有些對胃黏膜亦會造成損傷,而治療流鼻涕的藥屬於抗組織胺藥物,常會讓幼兒嗜睡,支氣管擴張劑服用過多會讓幼兒心跳加 快、過度興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