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媽媽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上班族孕婦生活守則

媽咪寶貝 4月號 NO.166

採訪撰文/許家寧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孝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徐裴莉
模特兒/美麗媽咪玉萱
梳化/蔡琇惠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件興奮又甜蜜的事,但現今大多數的女性婚後依然選擇在職場奮鬥,隨著寶寶日漸發育、成長,身體上出現不適與生活的轉變,在職場上也多少 會遇到一些麻煩。上班族孕婦生活守則一次解決辦公室內外的各種疑難雜症,帶領孕媽咪成為與寶寶一起戰勝種種困擾的Superwoman。

 

 

帶球上班沒問題
傳統的觀念認為孕婦應該好好待在家中休息,現今許多職業婦女則對工作有一定程度的重視,得知自己懷孕後,究竟是否該將工作辭掉,安心在家養胎;亦或在職場中度過孕期,更能幫助孕媽咪們放鬆面對生產這件事呢?

 
評估體質不逞強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醫師林 孝祖建議孕媽咪們:「懷孕早期時,只要孕吐狀況不是太嚴重,或是有容易流產的跡象,基本上不至於需要請辭工作。而第二孕期如果出現一些懷孕的併發症,例如 高血壓或是早產跡象,就要多留意身體狀況,不要過於逞強,需與婦產科醫師進行密切的評估,才不會導致錯失治療時間,而產生相關後遺症。」
 
而許多貼心的丈夫會擔心妻子在職場中工時會過長而過度勞累,基本上在勞基法中,都有保障工作的時數和內容,孕媽咪只要多注意,避免在工作場所中搬動重物,工作量過大時,也不要勉強自己加班或熬夜。
 
 
做好隨時交接的準備
除非在醫生的評估下,胎兒的狀況相當不穩定,不然一般的孕婦都還是可以照著原本的生活模式繼續上班,若是要已經習慣在職場上工作的孕媽咪將工作辭掉,全心全意待在家中休養,或許反而會覺得生活變得無趣又乏味。
 
第一、第二孕 期時,孕媽咪要留意是否有早產的症狀,隨著肚子越來越大,邁入36週以後,可以開始進行工作上的交接,定義上37週以後稱為足月,林孝祖醫師提醒媽咪們要 做好隨時都可能會生產的心理準備,除了要提早和同事完成工作上的交接、以免請產假時讓工作場所的同仁感到措手不及之外,還要和同事們告知緊急連絡人的聯繫 方式,當有狀況發生,身旁的人才能馬上替孕媽咪們通知家人盡速前往醫院協助,而生產包的準備則不用過於擔心,林孝祖醫師表示一般只要有提供生產服務的各醫療院所,幾乎都會替孕婦備好萬全的用具。
 
 
Part1──辦公室要注意
懷孕的過程中會比平常更容易感到疲倦,建議孕媽咪們適當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寶寶和母體的安全為第一考量,如果身體不適,就找空閒時間休息,不要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
 
 
迴避電器用品
辦公室內充斥著各種電器用品,例如:影印機、微波爐、電話、電腦等,雖然在醫學研究上,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定論,但既然這些產品使我們有疑慮,孕媽咪就要小心避免,以免對寶寶有不良的影響。而常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的OL,也要多注意視力的保健,眼睛距離螢幕至少間隔30公分,且角度要維持平視。雖然胎兒的視力不會在孕期劇烈的被影響到,孕媽咪還是要養成讓眼睛休息的習慣,以免在孕期諸多不適之外,還要受乾眼症等眼疾所苦。
 
 
皮膚出狀況
懷孕期間體質會出現劇烈的轉變,荷爾蒙作祟使得肌膚狀況百出,辦公室內乾冷的空調使肌膚變得乾燥,膚況較敏感的媽咪可能就會出現脫皮、紅癢等症狀,因此更要多加注重保濕。而經常跑外勤的媽咪們,則要加強防曬,以免兩頰上出現色素、斑點的沉澱。
 
保養品的選擇上,林孝祖醫師提醒孕媽咪們:「第一孕期時,各種使用於身體塗抹及服用型的藥物都要謹慎選擇,應避開A酸等會導致畸胎的藥物成分,這時期的胎兒處於敏感期,任何保養品或藥物的使用上,最好都能先與醫師做過相關的諮詢。」
 
 
腰痠背痛加劇
待在辦公室內一整天,許多人都沒發現自己的坐姿逐漸不端正,也沒注意到駝背問題,這些不正確的坐姿會使孕媽咪們肩頸、脊椎等部位的痠痛情況更加劇烈。
 
在選擇舒緩的 按摩器時,力道要以孕媽咪們能承受的範圍為限,挑選自己覺得使用後舒服的產品就好,不用追求功效太複雜的商品。而痠痛藥布內大多含有止痛成分,對母體及胎 兒不但不會造成影響,有些成分中還具有安胎的效果,挑選時看清楚藥物的標示,若是不放心,最好在諮詢醫師或藥劑師之後再做使用。
 
 
久坐後遺症
長時間坐在椅 子上,除了會讓脊椎感到不適之外,還可能讓孕媽咪便秘、痔瘡及下肢水腫的問題更嚴重,因此平時除了做好飲食習慣的調控,多攝取蔬菜水果之外,也要養成坐一 段時間就起來活動筋骨的習慣。有些孕媽咪可能不好意思在公司的廁所排便,但林孝祖醫師呼籲:「一旦強忍住便意,可能又會延遲兩三天才會想排便,使便秘情形 更嚴重。」
 
除此之外,馬桶的選擇也要小心,許多女性認為蹲式馬桶較衛生,不會有交叉感染的危險,但大腹便便的孕婦在進行蹲下、起身的動作時,都需要用到肚子的力量,若有早產跡象,最好選擇坐式馬桶,較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辦公椅的舒適 度也會影響到脊椎的不適感,坊間販售各式各樣的的坐墊及靠墊,建議孕媽咪們可以到實體店面試坐、挑選覺得舒適的設計,在網路上選購雖然便利,卻不知道實際 的觸感及軟硬度是否適合自己,許多標榜減壓、瘦身的靠墊,不見得對孕媽咪們有功效,還是挑選適合自己的就好。
 
養成坐一段時間就起來活動筋骨的習慣。
 
托腹帶有幫助
脊椎、腰間經 常感到不舒服的孕媽咪們,大約在懷孕20週左右可以開始使用托腹帶,感覺像是有人從腰間用雙手替媽咪們扶著肚子,舒緩肚子帶給身體的壓力,也讓媽咪在活動 上比較方便。不過有些孕媽咪在初期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還不需要使用托腹帶,但若是等到腰痠背痛之後才使用,恐怕不能發揮太大的功效,預防更勝於治療喔。
 
 
緩解水腫問題
通常進入第三 孕期,腿部就會有明顯的水腫情形,若是因為工作需求必須久站、久坐的孕媽咪們,水腫的狀況恐怕會更嚴重。建議需要長時間站著的孕媽咪們,可以挑選適合自己 的小腿型彈性襪,避免尺寸過小、彈性過緊,穿起來舒適最重要。而長時間坐著的孕媽咪們,回到家後可以適度的將腿部抬高,或是在睡覺時用枕頭將腿部墊高,讓 血液循環更順暢,以緩解水腫問題。
 
除了腿部的水腫之外,也要注意懷孕時荷爾蒙的改變,會使手部也發生水腫的狀況,尤其是經常使用滑鼠,或是過度運用手部的孕媽咪們,手部水腫時會壓迫到神經,產後也會使媽媽手更嚴重。不妨盡量採取低鹽、高蛋白的飲食模式,才能避免水腫狀況加劇。
 
 
衣著寬鬆不壓迫
懷孕期間,盡量穿著寬鬆舒適的服飾,最好也把高跟鞋換成好走、舒適的平底鞋,雖然高跟鞋與流產並無直接的關係,但穿著高跟鞋時會使母體骨盆歪斜,導致下肢的痠痛,且穿著高跟鞋時若重心不穩跌倒了,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下半身服飾的 選擇則盡量挑選舒適、透氣的裙裝,避免壓迫到肚子,尤其是孕媽咪們在中午午休時,總會趴在桌上小歇片刻,此時如果穿著太緊的褲子,會讓肚子上浮出一條條的 勒痕。進入第二、第三孕期後,肚子的隆起弧度更大,趴在桌上休息可能會讓媽媽壓迫到腹部,建議可以準備在飛機上或行車時使用的頸枕,採取仰睡的方式休息, 減輕腹部的壓迫感。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的產後瘦身智慧

媽咪寶貝 4月號 NO.166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李思儀中醫診所中醫師李思儀
模特兒/溫柔媽咪玉娟&俏皮弟弟迷你寶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女性從懷孕開始一直到生產後,體質會有所改變,無論孕期或產後,都可能因為身體變化造成不適,甚至影響產後身材的恢復,生產後要如何甩掉多出來的贅肉?中 醫認為,採用中藥調整體質,配合中醫埋線、穴位按摩,以及建立正確飲食習慣,可藉由老祖宗的智慧,幫助產後身體的恢復,讓媽咪們瘦得健康又漂亮!

 

 

瘦得健康又漂亮
自從可愛的小寶貝呱呱落地之後,許多媽咪一心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可是隨著孩子日漸成長,自己的身形恢復卻不如預期順利,這才開始煩惱起產後瘦身減重的重要課題……

 
懷孕期間體質多偏熱性
李思儀中醫師表示,體質可分虛與實,多數女性懷孕後體質會偏熱性,怕熱且容易口乾、流汗、便秘,對生活造成一些影響,但整體而言影響不大。
 
不過如果皮膚有問題,例如蕁麻疹、濕疹等,就會加重孕期的不適感,原本已有蕁麻疹等皮膚疾病的女性,懷孕後症狀會加重,而有些雖然從未發生,也可能在孕期突然發作,因此,建議已知有皮膚問題的女性,最好在懷孕前先治療,否則容易因為紅、腫、癢而影響孕期睡眠品質和情緒。
 
 
產後氣血虛,重視養血調理
一直到生產後,身體會處於氣虧血虛狀態,此時體力尚未恢復,有些媽咪會伴隨荷爾蒙變化,出現情緒上的問題,就是所謂的「產後憂鬱」。中醫認為血虛容易影響情緒,所以可以從補血著手,這也是為什麼月子期間養血調理很重要的原因,適當的調理可幫助身心恢復,改善產後憂鬱情形。
 
在早期營養狀況不佳的年代,有所謂「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的說法,現在普遍豐衣足食,掉牙情形很少見,倒是常有因身體呈現氣虛、腎虛現象,導致產後腰背疼痛的問題。
另外一個困擾是產後落髮,產後落髮多會持續34個月,很多媽咪以為是正常現象,事實上只要事先從體質方面做調理,掉髮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月子期間養血調理很重要 
 
 
哺乳有助產後瘦身
至於產後如何讓體重、身材恢復,更是媽咪們的一大苦惱,大家都知道要把握產後減重的黃金期,其實不管產後幾個月,都有機會成功瘦下來,但是仍以哺乳期最容易顯現成效。
 
哺乳有助於瘦身,好處很多喔!產後媽咪子宮會因為哺乳而收縮,有助於子宮的恢復以及惡露的排出,再加上哺乳能消耗熱量,提高基礎代謝率,這些都有利於體重的恢復。
 
很多媽媽害怕產後哺乳是否會影響胸形,使胸部變小或下垂,其實胸部飽滿、分泌足夠乳汁,並不會因為哺乳而起變化,胸部改變多與身體的氣不足有關,只要把氣調好就沒問題,加上有正確的退奶方式,不必擔心胸部大小受影響。
 
 
產後健康瘦5訣竅
對媽咪們而言,產後飲食調整可以認真把握下列5訣竅,瘦得健康又漂亮並非不可能的任務唷!
 
 
1 避免節食,以免影響荷爾蒙
產後媽咪進行減重,一定要記得避免使用節食方式,因為很多媽咪確實能瘦回來,但氣色卻變得黯沉,皮膚也比以前黃,甚至減到荷爾蒙紊亂、大量掉髮,這都是因為不健康的減重所造成。健康的瘦身會同時讓體力變好,膚質也越佳。
 
 
2 作月子,早餐很重要
媽媽一整天要照顧寶寶,有時會因為太晚起床或太累而選擇不吃早餐,這樣很容易影響身體的恢復。早餐應該攝取足夠高蛋白質食物,例如水煮蛋或苦茶油煎蛋都不錯。蛋白質能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例如原本有1200卡的基礎代謝,早餐補充蛋白質,可能提高到1500卡。
 
 
3 酒釀蛋加桂圓,養血又能補能量
李思儀中醫師 分享自己的經驗時表示,自己產後每天早餐會吃酒釀蛋,酒釀是用糯米發酵製成,具溫通氣血作用,有溫補的效果,能幫助補充產後身體的元氣,還可以幫助子宮收 縮,讓惡露順利排出。建議可以額外加些桂圓肉一起煮,如果肚子餓,再放幾顆湯圓,尤其加了黑芝麻湯圓,還能幫助補腎氣。每天早上喝一碗,不但能補充能量, 更能夠達到養血的效果。
 
李思儀醫師也會選擇在早上喝滴雞精,不過是自己製作,才能確定雞肉來源,因為作法較麻煩,所以一星期喝一到二次即可,對身體的恢復也很有幫助。
 
 
4 平時可採取少量多餐
作完月子一樣 要重視早餐,早上的飲料可選擇熱豆漿或熱牛奶來補充蛋白質。午餐可以正常吃,不一定要抑制食慾才能夠瘦身,因為一直節食,容易在餓很久的情況下吃更多,身 體吸收也更快,反而越胖;而且哺乳期間,寶寶需要足夠的營養,所以媽咪應禁止節食。建議可以少量多餐,不必等非常餓才吃,將三餐分四或五次慢慢吃,慢慢吃 能增加飽足感。
 
 
5 晚餐不能缺少油脂
很多人認為晚上不吃飯,只吃點水果有助減肥,沒錯,但雖然這樣會瘦,可是只要恢復正常的進食就會馬上復胖,人體在不吃的狀態下會自動記憶,例如每天規定只攝取1000大卡,那一天如果多吃了,身體會將這些熱量快速吸收,只要超過1000大卡就很容易胖回來。
 
此外,晚餐也 需要一些油脂,體內有油脂食物停留的時間較久,比較有飽足感就不容易餓,油脂是身體荷爾蒙的來源,過度缺乏,肌膚容易乾燥、失去彈性,並容易有掉髮、經期 紊亂等問題。當然配合正常的作息也很重要,經常晚睡、熬夜,身體處於疲勞狀態,能量代謝會變差,容易出現水腫,所以除了要健康吃,也要有良好作息。
 
 
月子後埋線,調整身形有幫助
產後瘦身最好 在無節食的情況下,以健康的方式減重,例如運動、穴位按摩以及埋線等。中醫埋線可幫助身體氣血循環、順暢,避免水腫,讓肌肉變緊緻,達到局部雕塑體形線條 的效果。尤其產後媽媽常有肚子變鬆垮的困擾,可透過埋線做改善,就像經常做瑜珈、游泳的人,會比不運動的人擁有更漂亮的身體曲線。
 
埋線的作法, 是找到穴位做埋線以達到刺激,脾胃較差的病人,可以找大腸經、胃經、小腸經進行埋線;容易水腫病人則是選擇水分穴、陰陵泉等穴位;因為情緒、壓力而暴飲暴 食造成肥胖的病人,就要從肝經穴位著手,幫助改善情緒。每位中醫師選擇的穴位不一定會相同,而且要依病人體質做選擇,就像做蛋炒飯,每個人炒出來的飯,會 因為火侯、調味的差異,得到不一樣的口感和味道,道理是一樣的。
 
埋線和針炙不 一樣,針炙必須經常回診,對於產後必須照顧寶寶的媽媽而言,時間上不見得能配合,穴位埋線是將羊腸線(有些會配合溫經散寒、舒經活血、芳香開竅的藥物泡 製,例如丹參、麝香、桂枝等)或在藥物上加強溫通身體循環的藥物,透過埋入穴位後,持續刺激穴道,埋入的羊腸線會在一段時間(約12周)後被身體吸收,所以大概12周後再回診就可以了。
 
中醫埋線可幫助身體氣血循環、順暢
 
 
埋線注意事項
*產後媽咪最好在坐完月子後進行。
*埋線其實是非常安全的,比較要注意的是預防感染,但只要針前做好消毒,針後1小時內,埋線的地方避免碰水就沒問題。
*埋線當天不要泡澡或游泳。
*埋線後的23天儘量不要喝酒或吃太辛辣刺激食物,並且避免熬夜,讓身體得到最好的休息。
*不論針灸或埋線,都要注意不要空腹餓肚子進行,一定要吃些東西再針灸或埋線比較妥當。
 
 
搭配藥物&穴位按摩,瘦身效果更佳
單純埋線可改變體態,如果再搭配藥物加強身體循環,可以發揮更好的瘦身效果,除了飲食的調整、運動之外,藥物加上埋線,能同時讓肌肉、脂肪回到正常比例的狀態。也有不少媽咪生產後色素沈澱情形很嚴重,這類問題可透過加強穴位按摩幫助改善,讓色素退的快,使皮膚白回來。
 
 
消除水腫的穴位按摩
產後有水腫困擾的女性,建議可以按摩水分穴和陰陵泉穴,對於消除水腫能有所幫助。
 
1)水分穴
穴位位置:位於肚臍直上1寸處,約1.5個手指寬的距離,水分穴屬於任脈的一個穴位,很多懷孕或產後的媽媽會發現肚臍出現一條由下往上的紋路,水分穴就在這條線上。
 
作法:身體躺平,用原子筆鈍的那一頭按壓。任脈穴位可隨時按,也可以在晚上11點後肝經活絡時按摩,達到更好的效果。
 
功效:消除水腫,幫助瘦身。
 
2)陰陵泉穴
穴位位置: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作法:平時可用指尖按壓,如果選擇脾經行走的時間(早上911點),效果更好,建議可以在午餐前按,讓氣血有更多能量聚集在此。
 
功效:消除水腫,幫助身體造血機能的再活化,具養血功效。
 
 
中醫消脂茶瘦身有效嗎
很多人會選擇 喝消脂茶來減重,消脂茶能幫助腸胃道機能,例如決明子有助排便,和荷葉一樣都含高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吸收油脂並幫助排出體內,減少油脂停留在體內的時 間。每家中醫診所提供的消脂茶配方不完全一樣,且會因人而異,例如痰濕型病人服用消脂茶,可加些化痰和利水消腫藥方。
 
至於產後是否 可以喝消脂茶?李思儀中醫師表示,荷葉、決明子對多數產後媽媽不會有影響,但如果屬於容易腹瀉的體質,就比較不合適,所以每位減重者需要的配方不盡相同, 有些要加強的是消脂能力,可加山楂幫助腸胃道消化液的分泌及化食積,但是胃酸過多或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就不能飲用,且也不能過用導致腸胃更容易饑餓,最重要 就是看個別體質再做加減。而哺乳期是否適用?媽咪們可以放心,因為消脂茶裡頭並無退奶藥方,所以完全不影響泌乳。
 
假如屬於超胖體質,單單靠消脂茶是不夠的,這類病人多有氣虛、能量不足問題,並非因為吃太多、太油造成肥胖,是因為代謝機能太差所導致,必須由中醫師給予補氣、加強的身體能量來源的藥加以改善,才讓體重順利降下來。
 
產後想瘦身,千萬不要要求在短時間內快速達成,減重期間體重不要一次降太多,以免引發其他問題,只要做好飲食的調整,避免一味的節食,並且藉由中醫把體質調整好,就會有好的體力、活力和精神,避免復胖,達到健康瘦身的目的。
 
 
瘦身茶飲方──利水消腫茶
藥材:黃耆7錢,雲茯苓、白朮各5錢、澤瀉3錢、桂枝2錢、紅棗5顆、甘草3片。
 
作法:將藥材洗淨後,加水蓋過藥材先浸泡15分鐘,再倒入1000c.c.的水,水滾後轉小火煮1520分鐘。當茶飲,一天內喝完。
 
功效:對於下半身容易水腫者,有很好的消腫效果。
 
 
 
李思儀
學經歷:國立臺灣大學畢業、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臺灣中醫師特考優等、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師特考班受訓、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師 
現職: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臺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會員、臺灣中醫家庭醫學會會員、臺灣經絡美容醫學會會員、中華順勢醫學會會員、國家網路醫院駐院醫師
若您有任何疑惑,可至李醫師的部落格諮詢:http://www.facebook.com/dr.lee520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月子餐落伍了嗎?

媽咪寶貝 4月號 NO.166

採訪撰文/許家寧
諮詢/國泰產後護理之家營養師陳葵蓉
模特兒/氣質媽咪怡文
梳化/賴慧貞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產後坐月子,一直被視為影響產婦下半生健康與否的關鍵,傳統的觀念中,月子期間不可洗頭、不可吹風、不可碰水……。老一輩的觀念雖然讓年輕的媽咪避之唯恐 不及,但為了身體健康著想似乎也不得不遵循古法,月子餐對產婦的考驗尤其難熬,幾乎天天喝魚湯、吃全酒燉煮的麻油雞。

 

 

傳統進補VS新式輕補
不少產婦想嘗試坊間的新式月子餐,又不知道營養攝取是否足夠,傳統進補V.S.新式輕補,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月子餐?

 
觀念的差異
無論是傳統坐月子模式還是新式坐月子方法,都是以產婦的健康為重,只是傳統坐月子沒有「分期進補」的概念,老一輩的觀念認為,所有對產婦有幫助的食材都要盡可能的提供,而新式月子餐則是依照產婦的身體狀況在這黃金4週內,不同時期的生理需求做漸進式的補充。
 
 
產後飲食計畫
傳統坐月子 時,最常被使用來進補的生化湯、麻油雞等藥膳,老一輩認為這些食材能幫助惡露排除、補充產婦的精力,提供越多越好。這些食補的確都能幫助產婦身體的復原狀 況,也都有其營養價值,只是產後的飲食缺乏計劃,很容易就會攝取過多的熱量,雖然食物都進入身體裡,營養卻不見得能被充分吸收,還可能增加身體的負擔。
 
 
挑選適合自己的食材
國泰產後護理 之家營養師陳葵蓉說明:「幾乎所有食材都有其正面及負面的價值,不是所有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都非同時吃下肚不可,曾經有諮詢個案告訴我『我每天都吃十種對身 體有益處的食物,例如:腰果、杏仁、核桃等,但不知為何最近體重有上升的情形。』確實這些都是很好的食物,但我們應該要適時、適量挑選自己所需要的,而不 是所有的食物都吃越多越好,許多食材吃多了反而還會增加身體負荷、造成不良影響。」
 
 
傳統V.S.新式大比評
傳統月子餐有媽媽、婆婆濃厚的愛心,但是好多產婦經常食用沒幾天,就感到口味膩了,新式月子餐雖然菜色多元、豐富,不過營養價值到底夠不夠、吃進肚子裡是否安全、衛生呢?
 
南北口味不一樣
除了觀念新舊的差異,北部產婦與南部產婦的口味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陳葵蓉營養師分享:「發現許多南部的產婦更重視餐點的新鮮及豐富度,尤其南部人傳統坐月子時一定要吃紅蟳,跟北部人盡量不接觸帶殼海鮮的觀念差異很大。」
 
一提到帶殼海 鮮,大家聯想到的就是高過敏風險食物,在坐月子期間是幾乎碰不得的,但紅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礦物質,可以補腦、幫助組織修復、預防產後落髮,還 能幫助發奶。只是這樣的食補方式不一定適合每位產婦,若是原先就容易對海鮮過敏、或是本身膽固醇就較高的媽咪,還是要評估這樣的食材是否適合自己。
 
 
把關食安問題
許多婆婆、媽 媽在準備月子餐時,總是一手包辦大小事,從親自到市場挑選食材、到進廚房料理,整個過程看似安全無虞,不過陳葵蓉營養師提醒:「在挑選食材時要注意其新鮮 度,了解運送過程是否安全、衛生,且建議生、熟食使用不同的砧板、刀具分開處理,才能避免生、熟食的微生物交互汙染,降低產婦受感染的機會。」
 
而外訂或產後護理之家提供的月子餐,料理過程由於產婦看不見,建議在選擇時要深入探索不同商家提供的月子餐背景,可以參考其廚房作業是否符合衛生安全規範、了解其食物的來源、產地及運送過程,才能吃得安心。
 
 
調整口味,開心進補
越來越多產婦 選擇到月子中心或產後護理之家調養身體,有些人是不希望婆婆、媽媽有壓力,想替她們減輕負擔,有些人則是認為新式坐月子的方法較適合自己。不過有些月子中 心雖然提供了多元又豐富的菜色,卻為了增加賣相而添加過量的油、鹽等添加物,讓產婦雖然吃得開心,卻在無形之中造成身體的負擔。陳葵蓉營養師表示:「其實 若能與家人溝通,調整月子餐的內容及口味,最能讓產婦吃得安心又無負擔。」
 
 
破除坐月子迷思
傳統的月子餐,有限鹽、限水、全酒料理等禁忌,要讓婆婆、媽媽接受新式觀念,調整菜單,恐怕得先替她們破除這些坐月子的迷思
 
 
鹽份、水份,適量就好
陳葵蓉營養師 說明:「以往認為坐月子的料理必須用米酒代替白開水,是因為以前人們覺得水不夠乾淨,產婦身體虛弱易受感染,但是現在我們的水資源都是經過層層過濾而來, 水質疑慮相對較低。且若水分攝取不足,會影響身體的代謝、腸胃蠕動及排便狀況。」而媽咪們在懷孕後期,常有水分滯留體內的問題,所以才會有要限制鹽分、避 免水腫一說,不過其實要適當攝取水份,才可以幫助體內廢物排除改善循環。
 
老一輩會使用米酒代替開水來做料理,也是有其根據,因為米酒能夠促進身體的循環,讓體內發熱,對產婦有溫補的作用,且古早的想法也認為使用酒精具有殺菌的功效,用在料理上能夠消滅食物殘存的細菌。
 
不過臨床上許 多案例顯示,攝取過多酒精,會使傷口難以復原,尤其對剖腹產媽媽來說會延緩傷口復原,建議不要在產後立即食用米酒料理。其實選用其他的食材或是其他的烹調 方式,一樣能達到促進循環的功效,例如在料理較寒性的食材時,加入適量的老薑,或是將米酒適量的添入湯品裡面,控制酒精的攝取,以避免產婦的體質變得過於 燥熱。
 
 
挑選適合的水果
長輩認為水果 屬於生冷的食材,吃多了會影響到產婦的乳汁分泌狀況,其實只要在平時的餐點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乳汁的分泌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產後媽媽的身體處於復原 期,生食中含有較多菌類,會增加感染風險,例如:生魚片、生菜沙拉等都盡量避免。水果的部分則是避開瓜類等屬性較寒冷的種類,其他如櫻桃、蘋果等水果,建 議還是均衡攝取以獲得足夠維生素、礦物質。
 
 
改變食物的屬性
坐月子期間, 如果每天都是麻油雞、魚湯,任誰都會覺得食欲缺缺,陳葵蓉營養師提醒:「有些食材雖在中醫角度來看屬性較寒冷,但可藉由烹調方式來改變其食物的屬性,例如 生冷的海鮮類,可以在調理的過程中添加溫補的中藥材、老薑、麻油,經過不同的烹調手法,便可以讓食物符合更多族群。」
 
而要避免產婦 覺得口味上沒有變化、食慾不佳等狀況,則可以在料理時選擇不同的肉類來源,例如:魚類、排骨、雞肉、動物內臟等,皆含有不同營養價值,可以搭配不同的烹調 方式來做調整,例如添加蔬菜能讓食物的口味更清爽,還能補充纖維質。只不過要注意,有些肉類的脂肪比例相對較高,內臟類膽固醇含量普遍較高,烹調時去除多 餘油脂且適量攝取,才不會在坐月子期間一不小心就增加了過多的體重或造成心血管負擔。
 
 
產後四週怎麼吃
陳葵蓉營養師補充:「針對身體缺少或額外需要的營養素進行補充,才能吃得健康又不會造成身體多餘的負擔。」
 
 
第一週──傷口癒合最重要時期
產後第一週為傷口的恢復期,無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建議採取養生輕食,不必立即進補,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調養好身體。傳統的坐月子方法會要求產婦飲用生化湯,讓身體將惡露排除乾淨,但現在許多醫生會給予產婦幫助子宮收縮的藥物,便不需要額外補充過多藥膳。
 
 
第二週──體力恢復期
此階段要注重產婦體力的恢復,視傷口復原狀況適量添加米酒,要注意不要攝取過多的米酒,因為過量酒精會使傷口復原狀況較差。可以多食用溫補的食材,並且依照媽媽的乳汁分泌狀況,給予幫助泌乳的食品。
 
 
第三週──調節免疫力
此時產婦的身體狀況逐漸穩定,可以搭配燉湯、藥膳等傳統、可調養身體的中藥材,穩固媽媽日後強健的身體基礎,恢復生產時流失的大量元氣。
 
 
第四週──身材恢復期
進入坐月子的尾聲,許多產婦開始著急於體型的恢復,因此可以將飲食的口味回歸簡單、輕淡,不過量攝取身體所需的卡路里,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增強免疫力、安神補氣為要點。
 
 
配合需求,月子餐不落伍
坐月子期間, 產婦有諸多限制,家人除了多給予陪伴,也要尊重產婦的需求。媽咪們對於月子餐充滿期待,若能在口味上多做調整與變化,配合媽咪的口味及身體需求,就能健康 又美味。陳葵蓉營養師也提醒:「在家裡坐月子,要挑選來源清楚或是有合格檢驗的食材,若選擇新式月子餐,建議搭配營養師的指導,以同時達到適當熱量及均衡 營養的目的。」坐月子期間的飲食均衡與否,會深深影響到日後的身體狀況,因此更要嚴加把關。
 
產後如何恢復身材?
許多媽咪都希 望在產後快速恢復身材,最常見的方法例如:斷食、吃減肥藥、喝流質食物等,雖然在初期的減重效果看似立竿見影,不過通常很快就會遇到停滯期,體重還可能不 減反增。而有些媽咪會藉運動減重,雖然是較健康的概念,但要注意慢跑一個小時,大約只能消耗一片土司的熱量,且運動後有些人會想大量進食,減重便難以達到 成效,因此若想藉運動減重,要搭配正確的飲食方式。
 
有些媽咪選擇不吃澱粉,但若不吃澱粉,體內醣類不足會使媽咪容易頭暈、疲勞,可以選擇糙米飯、南瓜等纖維含量高、能增加飽足感的澱粉類。有正確的觀念,減重才會持久又健康。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婦產科醫師如何選?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50

採訪撰文/陳萱蘋
諮詢/高雄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與副院長 陳春木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 沈煌彬
插畫/日光路

從產前檢查、生產到產後回診,婦產科醫師與媽咪、胎兒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尤其對於新手媽咪,如何挑選一位適合自己的婦產科醫師?所謂的名醫是否就是一位好的婦產科醫師?有特殊狀況的孕媽咪是不是應該更注意醫師的挑選呢?

 

 

選對的婦產科醫師
孕媽咪想要進行產前檢查都知道必須找專業的婦產科專科醫師,但妳知道婦產科還有更細的分類嗎?其實婦產科還分為產科及婦女泌尿、婦癌、生殖內分泌為主的次專科。

高雄馨惠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與副院長陳 春木醫師表示,雖然接生這一件事,對於大多數的婦產科醫師來說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針對產檢與超音波的專業,還是一般產科專科醫師比較在行。尤其是周產 期專科醫師持續且定期進行受訓,對於產科方面的知識與觀念不斷更新與升級,因此,建議媽咪以周產期專科醫師為主,能夠更安心!
 
 
Step 1、詢問親朋好友經驗
面對首次懷孕的新手媽咪來說,挑選一位婦產科醫師通常會先詢問身旁親朋好友的親身經驗著手,再透過網路搜尋醫師的相關評價,來瞭解其他媽咪經驗或相關報章雜誌報導作為參考。
 
不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沈煌彬醫師指出,網路流傳的負面評價資訊不見得全然都是正確,有可能是單一患者的偏見。對此,陳春木醫師建議,媽咪可以先瀏覽醫院網站,參考醫師簡介、暸解相關背景。最後,再從23位醫師之間來決定。
 
 
Step 2、進一步的當面諮詢
當媽咪蒐集到23位醫生之後,就需要與醫師當面接觸,才能進一步瞭解媽咪與醫師是否契合。像是醫師是否瞭解媽咪詢問的問題?是否能夠正面且周詳地回答問題,並足以解釋清楚讓媽咪理解。面對可溝通的醫生,媽咪的疑問才會得到答案,兩人之間才有配合的默契。
 
 
準備問題詢問醫師
看診前,陳春木醫師建議媽咪事先準備幾個 問題詢問醫師。通常媽咪的疑難雜症都是大同小異,對於婦產科醫生來說,這些問題都有標準處理流程,並非難題,這時候端看醫師是否能夠有耐心的說明。對於醫 師來說,或許已經是第一百次回答相同的問題,但對於新手媽咪而言,卻是懵懂無知的第一次。甚至,有些問題是媽咪還沒想到,醫師就能夠先替媽咪著想,並主動 提出,擔負部份衛教功能。
 
不過,媽咪提問之前應該先詳細閱讀媽媽手冊。陳春木醫師指出,很多媽咪從來沒有看過媽媽手冊的內容,媽媽手冊變成是用來展示「我是媽咪以及證明我有產檢」的工具了!建議媽咪至少將媽媽手冊完整閱讀一遍,把不懂之處標示出來,就可以詢問醫師。
 
但有些媽咪則是做了太多功課,詢問事項太過詳細了!像是多數媽咪都會詢問的飲食建議與禁忌。當醫師回答媽咪應攝取均衡營養、多吃綠色蔬菜等大方向後,媽咪又將平時的飲食習慣逐一詢問醫師「這個可以吃嗎?這個不可以吃嗎?」倘若依此方式試探醫師的耐心,就不太準確了,媽咪必須先自行做功課,但詢問的內容也要合理精要才行。
 
 
使用日常用語來溝通
一位好的婦產科醫師除了具備充足的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之外,陳春木醫師表示,還應該能夠以通俗用語來向媽咪說明解釋。像是醫師告訴媽咪多補充「鐵劑」或「鈣質」,這樣的婦產科醫師只算是及格。
 
好醫師應該清楚以葡萄、櫻桃、豬肝、牛肉等富含鐵質的食物來舉例或是告知媽咪平時可多吃小魚干、晚上睡前一杯溫牛奶來補充鈣質,讓媽咪一聽就瞭解自己需補充哪些食物。若單純使用專業術語,只是炫耀醫師的專業能力,媽咪卻無法理解,對於媽咪來說,並無幫助,也會讓媽咪覺得是自己的知識不足,給於過度的壓力。
 
 
挑選婦產科醫師別忘
除了上述提及事先詢問親友經驗、暸解醫師背景,再從中親自與婦產科醫師面談以進一步暸解之外,還有哪些要素對於挑選婦產科醫師也是相當重要呢?
 
 
與家的距離也很重要
有些媽咪找了一位離家路途遙遠的婦產科醫師,當半夜突發臨時狀況,需要就診時,就非常不便了。沈煌彬醫師表示,除非媽咪身處於婦產科資源十分缺乏的偏遠地區,否則住在都會區的媽咪,建議選擇就近的婦產科醫師即可。不建議媽咪特別跑到很遠的醫院或診所進行產檢,因此,選擇婦產科醫師時,醫院或診所與媽咪家中的距離也是考量要素之一。
 
 
產檢與接生同一醫師
很多媽咪希望由瞭解自己孕期過程的產檢醫師來接生寶寶,才比較安心。不過,礙於每家醫院的規定不同,在晚間或假日時間可能是交由輪班的醫師來接生或是有些醫師只產檢、不接生。因此,沈煌彬醫師指出,媽咪可以事先詢問醫師是否提供指定接生的服務,就能夠得知產檢與接生是否同一位醫師。
 
名醫就是品質保證嗎?
有名氣的婦產科醫師一定適合每位媽咪嗎? 看到診間外,滿滿都是等候產檢的媽咪,有時候名醫太忙碌了,反而無法與媽咪詳談。沈煌彬醫師表示,現在的媽咪若發現自己無法與醫師達成良好的溝通模式,通 常就會自行更換產檢醫師了,並不會特別黏著於某位名醫。畢竟懷孕、生產、加上產後追蹤,就醫時間長達一年左右,找一位能和媽咪溝通的醫師,更顯得重要。
 
 
特殊情況媽咪應選擇醫院的婦產科醫師
具有特殊狀況像是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是前置胎盤的媽咪,在選擇婦產科醫師時,又應該特別注意什麼呢?陳春木醫師和沈煌彬醫師異口同聲表示,建議這類型的媽咪挑選大醫院的婦產科醫師進行產檢。
 
對於高危險妊娠的媽咪而言,不僅需要婦產科醫師的照護,可能還得由內科、心臟科、風濕免疫科等多位醫師同時照顧,甚至是胎兒出生之後,還要有一位專業的小兒科醫師來照顧寶寶。因此,若有婦產科醫師身處的醫院有可配合的其他科別醫師在同一單位,媽咪就不需要在診所和醫院之間跑來跑去,增加身體與心理的負擔。
 
另外,陳春木醫師表示,媽咪可以找原本熟識的醫生進行檢查,也算是一種方式。但若是懷孕後,才發現某項疾病或是已與原本醫師斷了聯繫,這時候還是要重新找醫師進行診斷,這樣對於媽咪來說,壓力其實是蠻大的。
 
 
專業醫療團隊照護
當婦產科醫師發現媽咪的某些疾病是無法單純由婦產科醫師處理,需協求其他專科醫師的專業,此時倘若婦產科醫師並未積極衛教,或是提供便利的看診方式,除非這位媽咪的態度十分積極,否則多數媽咪都會拖延就醫。
 
當媽咪重新對面疾病的治療,就會諱疾忌 醫,媽咪的遵從度就不高,也就是不會接受真正的治療,而是一直拖、拖、拖。依照陳春木醫師的經驗來看,時常看到罹患甲狀腺的媽咪應該持續服藥,但因擔心服 藥對於胎兒有不良影響,而未適當控制,讓甲狀腺問題不斷擴大。倘若在問題出現於孕期後期,可能就會造成蠻大的遺憾。
 
而且,倘若在一般診所進行產檢的媽咪,當醫師發現媽咪有特殊狀況,尤其是在孕期6個月之後,發現媽咪罹患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會建議媽咪至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多與醫師溝通討論
現在的資訊流通十分發達,可以很容易地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疾病處置資訊。當媽咪處於治療過程階段,若媽咪覺得醫師的處置與認知有所差異時,陳春木醫師表示,應直接與醫師討論或是詢問其他醫生的建議。
 
不過,大多數的媽咪都是從網路上收集資訊,陳春木醫師認為網路資訊絕大多數錯誤且誇張化,建議媽咪參考特別的專論,像是相關協會或是專業的婦幼雜誌也有許多專業資訊,這些資訊的可信度絕對比網路上媽咪經驗分享的可信度還要高,切勿將個人經驗當成黃金法則來遵守!
 
 
尋求多位醫師意見
沈煌彬醫師表示,在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之下,媽咪如果還是很擔心,他不反對媽咪到兩家不同醫院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在懷孕6個月以前,除了高層次超音波,其他產檢部份的差異性並不大。而高層次超音波的目的是希望檢查出寶寶是否罹患先天性的心臟病等疾病,但也並不是百分之一百準確。因此,倘若媽咪在諮詢婦產科醫師的過程中,若還是不太放心,也可以尋求其他婦產科醫師的第二意見。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大妙方,讓妳的孕期好順「便」!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50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王樂明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梳化/徐筑芳
model/陳姵甄、盧雅雯(人物與文章主題無關)

妳有便秘的困擾嗎?根據統計顯示,大約40%~50%的孕婦懷孕後期會有便秘的問題。便秘時,可以用力解便嗎?用力解便會不會使得胎兒早產?如何解決便秘問題?誰都適合使用軟便劑嗎?

 

 

便秘的定義與成因?
王樂明醫師指出,如果一週解便次數少於23次,或23天才上一次廁所,都算是便秘。懷孕後期最容易便秘。導致便秘的因素很多,包括以下各種成因:

*黃體素上升,令腸胃道蠕動變慢,繼而造成便秘。
 
*子宮逐漸變大,壓迫到腸胃道,使得腸胃道缺乏可供蠕動的空間。
 
*懷孕前已有便秘的困擾,懷孕使得便秘更加嚴重。
 
*有一些人會因為腸胃道功能不佳而導致便 秘。便秘的原因很多種,舉例來說:如果腸阻塞,大多因為從前動過手術沾黏所致,例如以婦科手術切除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或外科割盲腸也有可能因手術沾黏而 引起腸阻塞。(除了手術沾黏的原因之外,當手術剛結束、在麻醉藥的作用下,也會暫時出現神經性的腸阻塞,導致便秘。)
 
*少數女性小時候有疝氣,長大懷孕後因肚子逐漸變大、腹壓增加,引起疝氣復發。一旦疝氣復發,也會容易造成便秘。疝氣的位置多為兩側鼠蹊部或肚臍附近,大多會合併腹部疼痛的症狀一起出現。
 
 
便秘的影響?
正常飲食卻沒有排便,等於「有進卻沒有出」,腸道中的糞便排不出去,引起腹痛或使得腹部悶脹不適。
 
 
孕期可以用力解便嗎?
如果是有早產跡象而在安胎中的孕婦,解便時當然不能用力,否則可能會早產或流產;至於並無早期子宮收縮的孕婦,倘若沒有出血或腹痛的症狀,解便時偶爾用力一點並沒有關係,不會因為用力解便就造成早產。
 
 
安胎時比較容易便秘?
安胎時的確比較容易便秘。因為平躺時,腸 胃道會認為身體還處於睡眠狀態,不需要太多活動。許多安胎孕婦不宜下床活動,躺久了腸胃道蠕動變慢,就會導致便秘。王樂明醫師指出,生產與解便時都是運用 同一群肌肉與神經的控制,因此安胎的孕婦一旦用力解便,可能會造成胎兒早產。安胎期間,一般醫師都會給予軟便劑來協助排便。
 
進入產程後有便意,不一定是真的想排便
已足月、當產兆開始發動時,下降的胎頭壓迫到直腸,可能會使孕婦感到有便意。如果一時解不出來也不宜用力硬擠,以免寶寶在馬桶中誕生。當產兆發動後,最好還是先盡快去醫院。(不過如果只是不規則陣痛、沒有其他產兆發生,一旦有便意仍可如廁。)
 
 
如何改善孕期便秘?
1.便秘時,不建議立刻請醫師開軟便劑,應先從改善飲食習慣做起。每天多吃各種蔬果與高纖食物,例如:芭樂、地瓜葉等,都有助於排便。(注意:若患有妊娠糖尿病,要少吃太甜的水果,例如:香瓜、西瓜、芒果等。)
 
2.多喝水,水能促進腸胃道蠕動。每天要分次喝2,000C.C.以上的水。(注意:若是妊娠高血壓或妊娠毒血症,就要依醫囑限水,不宜喝太多水。)
 
3.每天早上起床可以喝一杯溫開水來促進腸胃道蠕動。
 
4.每天在平地散步半小時。走路會促進腸胃道蠕動。
 
5.壓力與情緒緊張也是便秘的常見成因之一。緊張會使腎上腺素上升,腎上腺素上升則導致腸胃道蠕動變慢。平時盡量不要有太多壓力,建議聽聽音樂、外出走走放輕鬆。
 
6.倘若以上5種方式都無法「順便」,可請婦產科醫師開軟便劑,別自行服用成藥。軟便劑的種類很多,考慮到懷孕的安全性,醫師大多會開B級的軟便劑,使用上相對安全,約服用35天即可。
 
7.辛辣的食物少吃,容易引起便秘。
 
8.可考慮補充益生菌來協助排便。
 
9.盡量養成固定時間排便的習慣。
 
 
孕期為什麼不能灌腸?
灌腸會刺激生產時所運用的肌肉群,容易導致早產。(除非便秘太嚴重才考慮使用。)
 
嚴重便秘會引起痔瘡嗎?
其實痔瘡與便秘並沒有絕對的關係。肚子太大,血液循環不好,血液回流受阻,造成肛門靜脈曲張,即會引起痔瘡。即使有痔瘡也不建議在孕期動手術。有痔瘡的準媽媽產後可以觀察半年,不用立即動手術,因為有些痔瘡在產後會自行逐漸消失。
 
 
【結論】
便秘是相當常見的孕期問題。對於不需要安胎的孕婦而言,建議還是先以多吃蔬果、多飲水等飲食習慣來改善。平時應盡量放輕鬆、保持心情愉快。倘若改善生活習慣後仍然便秘,醫師也會給予軟便劑作使用。通常產後便秘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不會持續便秘。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10 point,遠離妊娠害喜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50

採訪撰文/陳姵樺
企畫編輯/吳慧敏
諮詢/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蘇棋楓
光田大甲院區營養師 徐郁雯
模特兒/漂亮孕媽咪vivian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懷孕了,腹中正孕育一個新生命充滿了喜悅,但伴隨而來的妊娠害喜一方面讓孕媽咪不舒服,也擔心會不會影響胎兒的生長。妊娠害喜的發生率很高,部分孕媽咪甚 至會出現妊娠劇吐。究竟該如何在孕期中對付惱人的妊娠害喜與劇吐,讓我們來聽聽醫師與營養師怎麼說!

 

 

妊娠害喜,發生率50%以上
體質因素、腸胃道差都是影響因素
妊娠害喜的發生率有50%以上,多數孕媽咪都會經歷這個過程。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蘇棋楓表示,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懷孕初期母體會分泌大量的人類絨毛促性腺激素(hCG),此激素是胎盤合體滋養層細胞所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可讓胎盤滋養層生成,hCG在受精後幾日內就會分泌,分泌的濃度在34個月達到高峰,等懷孕四個月左右胎盤形成之後分泌濃度就會下降,直到生產後就會消失。

因為hCG的分泌,導致有些孕媽咪在懷孕初期產生妊娠害喜的症狀,大多發生在懷孕第56週,90%持續到1213週害喜的症狀就會緩解(因為hCG的分泌濃度下降),且多數會害喜的孕婦在懷孕第14週後害喜的狀況就會解除。
 
另外,由於懷孕時的體內荷爾蒙會上升、並分泌黃體素來穩定子宮內膜,但荷爾蒙與黃體素會減緩胃部平滑肌的收縮,使得腸胃道蠕動緩慢,延長食物停留在胃內的時間,因此容易引起脹氣,脹氣就容易增加害喜的機會。乃至於有些孕媽咪妊娠害喜的狀況拖到16週之後才緩解,有的甚至整個孕期都有害喜的症狀,除了體質因素外,原本腸胃道狀況就不太好的孕媽咪也會拉長害喜的時間。
 
 
早晨起床,頭暈、嘔吐就出現
害喜的症狀包 括噁心、嘔吐、頭暈、耳鳴等,每個孕媽咪害喜的時段都不同,但根據研究,很多孕婦在早晨起床時最容易出現頭暈、嘔吐的症狀。至於哪一類的體質容易害喜呢? 這並未有定論,例如有的孕媽咪第一胎害喜很嚴重、第二胎卻完全沒有害喜,通常家族中有孕吐史、曾經吃避孕藥會嘔吐者、有暈車習慣的人、或是懷多胞胎(因為hCG的分泌量會更多)發生孕吐的機率都較高。
 
 
食物吃下肚、吐出來,胎兒營養怎麼辦?
孕媽咪最擔心 的莫過於因為害喜無法正常飲食,影響自身或是胎兒的健康。事實上,只要不是過於嚴重的害喜,對母體及胎兒都不會有影響,蘇棋楓醫師指出,懷孕前三個月是孕 吐發生率最高的時間,但這個時期胎兒的胚胎還很小,所需要的營養不多,而且胎兒可以透過臍帶從母體主動吸收營養,所以在這個時期若是孕婦因孕吐反而體重下 降,也不需要過於擔心,胎兒還是可以獲得足夠養分,正常發育。
 
但若害喜狀況嚴重並持續到懷孕中後期,可能發生孕媽咪自己和寶寶都營養不足的狀況,胎兒若營養不足、體重過輕會造成活力差、呼吸急促以及胸腔方面的問題,所以若是狀況嚴重還是必須求助醫師。
 
 
妊娠劇吐,噁心、嘔吐極度嚴重
若是妊娠害喜的狀況非常嚴重就屬於妊娠劇吐,這是指懷孕時噁心、嘔吐的情形相當嚴重,以致於孕婦發生脫水、電解質失衡、明顯體重下降(下降5%以 上)、以及出現酮尿的情形。造成妊娠劇吐的可能原因除了上述的妊娠害喜的原因之外,懷孕第一胎、孕媽咪體重過輕、以及孕媽咪本身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也是發 生原因。妊娠劇吐會讓孕媽咪因嚴重的嘔吐造成食慾、食量的降低,會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及各種營養素缺乏;若是劇吐持續至懷孕中後期,胎兒無法獲取足夠的 營養素也會影響胎兒。
 
蘇棋楓醫師表示,如果孕媽咪孕吐劇烈、連水都不能喝喝了也會吐、體重在一兩週內下降5%以上,可能會引起孕婦脫水、身體電解質不平衡、營養素不足的問題以及酮尿;而酮尿是因為平常身體需要倚靠醣類新陳代謝,當無法進食的時候,身體就會轉換脂肪作為代謝物質,這時就會產生酮體,當酮體過多尿液中就會驗出酮酸。當上述這些狀況出現時,就必須就醫來緩解症狀。
 
利用食物以及飲食方式的改變,是可以舒緩妊娠害喜症狀。
 
 
這樣做,有效減緩孕吐發生
藥物治療
一般的妊娠害喜並不需要治療,通常是用調整飲食的方式改善,但若出現妊娠劇吐且狀況嚴重,這時必須經由醫師的診斷才能做進一步的處置。如果是腸胃方面的問題,就會開立處方藥物治療腸胃方面的問題,或是透過超音波、抽血來檢測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問題。
 
如果孕吐過於嚴重,必須到醫院打點滴,點滴中會依照孕媽咪的需要加入止吐劑、電解質液、營養素、維生素B6等,可暫時緩解害喜症狀,只要孕媽咪的情況好轉、恢復進食、尿液中測不出酮酸就可停止治療;但是懷孕四個月內甚至到生產前都有可能重複發生妊娠劇吐,這時就須再到醫院治療緩解症狀。
 
 
緩解孕吐,飲食+起居掌握10 point
飲食5 point
1避開易害喜的食物
利用食物以及 飲食方式的改變,是可以舒緩妊娠害喜症狀。光田大甲院區營養師徐郁雯表示,要舒緩害喜症狀,首先就要避開孕媽咪自己不想吃、聞到味道會不舒服的食物,此外 也需要避開過於油膩、過鹹、過於刺激以及容易產氣(如豆類或乳製品,比較不會胃脹氣)的食物,食物的挑選以新鮮為主,烹調以清淡為佳。建議孕媽咪多攝取含 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乾吐司、白飯、蘇打餅乾、烤馬鈴薯等,另外,牛奶麥片粥也是項不錯的食物,可讓孕婦慢慢消化,減少孕婦空腹的時間。
 
2喝白開水不再嘔吐
白開水是孕婦 補充水分最佳的飲品,但有些孕媽咪不愛白開水的味道,甚至有些人一喝水就吐,這時可以添加一些味道來緩和孕吐的感覺,但是營養師徐郁雯表示,不喜歡白開水 的味道也可加一點水果醋、新鮮梅子汁、檸檬汁等有酸味可增加食慾的東西到白開水中混著喝;但是市售的飲料則不建議飲用,因為一般飲料含糖量都過高,會增加 母體脂肪囤積,讓母體過重。
 
3薑有止嘔的功用!?
《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薑有止嘔的功用,近年歐美數個臨床研究也證實,主因是生薑裡含有「薑黃素」,能抑制噁心嘔吐症狀,但卻會造成胰臟炎和子宮收縮,所以建議生薑平均1天最好攝取5公克以下,孕婦最好淺嘗即止,別吃過量,才能確保胎兒平安健康。
 
4少量多餐
少量多餐也是減少孕吐的好方法,太飽或太餓都會增加害喜的嚴重性,一天吃56餐,每餐間隔約23小時,少量多餐的漸進式飲食方式對害喜的孕媽咪較佳。
 
5吃維生素B6減緩害喜?醫師診斷後較佳
雖然維生素B6可以緩解害喜的症狀,有些孕媽咪就會自行去藥房買來補充,但維生素B6吃太多會影響孕媽咪自身的神經系統,對胎兒也會有不良影響,如果要補充,建議一天吃3次,每次一顆,每顆1025mg的量就夠了,還是由醫師診斷後開藥較佳。
 
至於市售的孕期維他命主要以葉酸、鈣與鐵質為主,如果孕媽咪飲食均衡,並不一定要補充維他命,有時過多的營養素對身體並不一定好,像是有些維他命的鐵質含量過高,反而會刺激腸胃道,讓孕媽咪更不舒服,所以有害喜症狀的孕媽咪若要服用維他命,還是讓醫師診斷一下較佳。
 
 
日常起居5 point
1早上起床前先吃點蘇打餅乾與吐司
蘇打餅乾與吐司是可以緩解害喜症狀,尤其建議容易在早上孕吐的孕媽咪,早上起床前先在床上吃一點蘇打餅乾或吐司再下床,因為睡了一晚孕媽咪處於長時間空腹狀態,馬上起床活動很容易發生孕吐,先讓腸胃有一點東西,可減少孕吐的發生。
 
2吃完食物切記不可以馬上躺平
這樣會增加食物逆流的機會,吃完食物要起身走動一下,讓自己身體放鬆,過一陣子再上床休息,休息時枕頭可以墊高一點。
 
3喝水方式有訣竅
補充水份雖然重要但喝水的方式也與孕吐有關,要減少孕吐,吃飯時不要喝太多湯或水,一口飯配一口湯的吃法容易引起孕吐,餐中喝一點水份即可,食物也要避免湯湯水水的型態;喝水的最好時機是兩餐之間一次少量小口的喝,大口大量的喝水也有可能引起孕吐。
 
4活動環境要寬敞
活動空間保持空氣清新、心情放鬆、減少焦慮、充分休息、避免熬夜,都是減緩孕吐的方式,建議孕婦不要去人多擁擠又熱的地方,也應遠離煙味或其他強烈味道的場所,因為這種環境容易引發腸胃道不適,增加孕吐的機會。
 
5止暈帶減少乘車嘔吐
另外,孕媽咪如果要乘車旅行,有些藥局有販售止暈帶,這種戴在手腕上的帶子,剛好有一個凸起的裝置可以按壓住手腕內部的內關穴位,可舒緩想吐的感覺。
 
 
 
蘇棋楓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員林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嘉義長庚醫院婦癌訓練、中華民國婦女泌尿暨骨盆鬆弛醫學會會員
現職: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徐郁雯
學歷: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
經歷: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師、李綜合醫院營養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營養師
現職:光田大甲院區營養師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準媽咪,妳的營養品吃對了嗎?

媽咪寶貝 3月號 NO.165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葉長青、臺安醫院健康發展部資深營養師劉怡里
模特兒/美麗孕媽咪亭暄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懷孕期間,孕媽咪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不免花點錢購買孕期營養補充品來補充不足的營養素。然而,益生菌真的能降低寶寶的過敏機率嗎?檸檬酸鈣比一般鈣片 更好吸收嗎?孕期喝滴雞精可以養胎嗎?令人眼花撩亂的營養補充品,該如何選擇,並正確補充營養?

 

 

前、中、後孕期,聰明掌握補充關鍵
「服用益生菌能降低寶寶過敏?」、「吃孕婦維他命再喝孕婦奶粉,補充雙倍營養剛剛好?」、「補充葉酸有助胎兒腦部發育?」……市售的五花八門營養品,把效果講得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然而,孕媽咪如何選擇與補充,才能真的讓營養一人吃、兩人補?

 
3孕期,營養補充關鍵
從懷孕初期、中期到後期,隨著懷孕週數增加,孕媽咪如何配合每階段的胎兒成長與母體需求來補充營養?不妨聽聽婦產科醫師與營養師的專業建議。
 
 
第一孕期(1~3個月)
在懷孕初期,約6週開始出現心跳,且胎兒的各項重要器官逐漸形成,臺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葉長青表示:「因此,懷孕初期是胎兒的發育的重要階段。」這時可以多補充葉酸以助於腦神經的發育,另外,害喜的孕媽咪也可補充維他命B群來改善孕吐情形。
 
正常來說,懷孕初期的胚胎重量約20公克,臺安醫院健康發展部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此階段的媽媽不宜增加體重,最多是0~2公斤,以免多餘的養分在媽媽身上,而不是幫助胎兒發育成長。」
 
原則上,初期懷孕最重要的營養是葉酸與維他命B群,不過葉醫師提醒,補充葉酸有兩個標準,曾生產過神經系統異常或腦部缺損的寶寶的孕媽咪,建議葉酸每天應補充4000微克,可諮詢婦產科醫師並請醫師開立。至於一般孕媽咪每天補充400微克即可。
 
通常市售的孕婦維他命其葉酸含量約400~800微克,孕媽咪有補充即達到標準。另外,葉醫師說明:「由於葉酸是水溶性維他命,只要正常的飲食與適當補充水分,不致於造成過量問題。」
 
 
吃對營養
關 於懷孕初期的營養,劉怡里營養師建議:「主要會增加葉酸的攝取。而富含葉酸的食物,包括深色蔬菜,像綠花椰菜、菠菜、地瓜葉、莧菜等;柑橘類水果亦可,不 過,要注意水果別食用過量以免攝取過多糖分,造成體重增加。」另外,這時期的胎兒器官正逐漸發育,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雞蛋、新鮮魚肉等;至 於加工食品像香腸、火腿等盡量少吃。原則上,這時期的飲食不需要刻意增加或改變。
 
若 有害喜狀況,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劉營養師表示:「可改成每天三正餐、三點心,而且一次不要飲入太多湯湯水水以免引起噁心、嘔吐。」如果早上起床 覺得血糖低、出現噁心感,可吃一些全麥吐司或餅乾;同時避免攝取茶、咖啡或辛辣物,尤其應避免辛辣物以免刺激腸胃、影響消化。
 
如果因為孕吐嚴重而導致體重下降,可多攝取果汁來補充水分,並視狀況告知醫師以評估是否開立維他命B6。
 
由於懷孕初期每個人的狀況不同,當孕媽咪因為噁心、害喜而造成胃口不佳,葉長青醫師建議:「選擇自己喜歡且可以吃得下的食物。」如果擔心像葉酸等營養不足,可諮詢醫師並開立營養品來補充。
 
 
第二孕期(4~6個月)
在 第二孕期,胎兒的器官持續發展,體重亦快速增加,要多補充鈣質與蛋白質。葉長青醫師表示:「鈣質除了能助於胎兒的骨骼發展,亦有預防妊娠高血壓的作用,以 及緩解孕期的抽筋不適。」至於蛋白質,無論在哪個孕期階段皆扮演重要的營養素。因此,只要準媽媽的飲食正常不挑食,適當食用新鮮肉類、蔬果、或豆類,皆能 攝取到蛋白質。
 
另外,劉營養師亦提醒:「這階段可能會產生妊娠性貧血,而引發貧血因素與缺乏鐵質、蛋白質有關,所以除了攝取足夠蛋白質,亦要補充足夠的鐵質。」
 
 
吃對營養
對於蛋白質的攝取,建議以新鮮蛋白質為主,最好別食用漢堡等重組肉;此外,蛋白質的攝取也不宜過量,以免增加太多導致鈣質流失。
 
至於鈣質的補充,除了多喝牛奶,也可從豆乾、富含鈣質的蔬菜,例如:川七、芥藍、莧菜、小白菜、紅莧菜、黑甜菜、九層塔、皇冠菜等來補充。
 
另外,有乳糖不適症的孕媽咪由於不便飲用牛奶,可以改成豆漿,再加入黑芝麻或綜合堅果以增加鈣質吸收,並適量運動。
 
除此,這階段應補充鐵質以降低妊娠性貧血的機率,因此,可適當食用紅肉的瘦肉。至於吃素的孕婦,由於人體不易吸收植物性鐵質,餐後可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柳橙、芭樂、奇異果、木瓜、草莓、小番茄等,來增進人體對鐵的吸收。
 
另外,劉怡里營養師特別提醒,從孕期15週開始,胎兒的味覺已逐漸成形,如果媽媽挑食,以後寶寶出生後也容易挑食,因此她建議:「從這階段應盡量均衡飲食,每天攝取六大類食物。」
 
 
第三孕期(7個月~出生)
第三孕期是胎兒各部位器官快速發展、成熟的重要階段,包括肺部等,約在34週趨於成熟。葉長青醫師指出:「從懷孕開始,孕婦體內的血液容積逐漸增加,因身體除了造血供應自己、亦同時提供給胎兒,造成孕婦容易出現貧血狀況,故應增加鐵質的攝取。」
 
至於鈣質方面,建議前、中、後孕期的每天攝取量應達1000毫克,除了助於胎兒骨頭的發育、減少孕婦抽筋情況,亦可降低妊娠高血壓風險
 
 
吃對營養
第三孕期的飲食首先要控制鹽分攝取,劉怡里營養師解釋:「通常這階段孕婦的水腫狀況較為厲害,應妥善控制鹽分攝取,以免造成體內水分滯留,導致水腫情形加重。」因此,日常飲食盡量少喝湯品、避免使用醬料。
 
再者,由於此時的子宮增大、腹部明顯隆起,易影響腸胃的吸收與消化,出現便祕問題,建議多攝取高纖蔬菜。原則上,每餐應食用3~4份蔬菜,其中一份為綠色蔬菜,以增加葉酸;另一份則可選擇富含纖維的香菇;而其它兩份則可自行搭配紅色、黃色、或紫色的蔬菜以增加纖維質。
 
 
10種營養品疑惑,專家正確解答!
市售的各種營養品號稱對寶寶與媽媽有多項功效,不免讓孕媽咪擔心自己所攝取的營養是否足夠?該不該額外補充,以免造成肚子裡寶寶的生長發育不良……,可是,真的有需要吃這麼多營養品?醫師與營養師又怎麼認為?
 
 
1葉酸有助於胎兒的神經發育?
ANS》YES!
葉酸有助於寶寶的腦神經發育,在懷孕初期應適量補充。葉長青醫師表示:「基本上,一般孕婦建議每天補充400微克;如果曾生過神經管缺損的寶寶,則每天應補充達4000微克。」
 
當女性在計劃懷孕時,即可諮詢婦產科醫師評估是否開始補充,劉怡里營養師表示:「其實像綠色蔬菜皆富含葉酸,亦可多攝取。」
 
 
2孕婦奶粉可適度補充不足營養?
ANS》孕吐嚴重,可適當補充。
如果孕媽咪在懷孕初期孕吐嚴重,幾乎到難以進食的地步,可適當飲用孕婦奶粉補充營養。其實孕婦奶粉主要是輔助角色,雖然添加多種營養素,然而,只要孕婦維持正常飲食,不致於營養不足;再者,若有適當補充孕婦維他命,營養應相當足夠。
 
而且,依據臨床經驗,額外攝取孕婦奶粉的孕婦其體重增加會比較快,葉醫師表示:「也許是個人體質的關係,但如果過度補充,的確易增加媽媽的體重,而不是增加胎兒的營養。」因此,除非情況特殊,否則不建議補充。
 
 
3補充卵磷脂可幫助寶寶的神經發育?
ANS》醫學研究尚未有結論。
根據目前的醫學研究來看,補充卵磷脂的效果尚未出現一致性結論,葉醫師指出:「對於一些寶寶或許有所幫助,但也有人認為沒有效果。」如果真的想額外補充,可於懷孕後期再服用,至於其效果主要是幫助神經發育。
 
對此,劉怡里營養師表示:「卵磷脂可從雞蛋或豆漿中攝取,其實不太需要再額外補充。」
 
 
4孕婦綜合維他命有助於營養均衡?
ANS》YES!但盡量從天然食物攝取。
現代的孕媽咪多為外食族,營養攝取也許不那麼均衡,可適度補充綜合維他命,不過,劉營養師還是建議盡可能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營養。
 
目前市售的孕婦維他命含有多種營養素,包括葉酸、維生素、鐵質、鈣質等,如果要補充,建議選擇一個品牌即可,倘若選擇兩、三個品牌來服用,反而會有過量風險。再者,有些孕婦服用了孕婦維他命,由於其中含有鐵,反而會出現便祕、脹氣等副作用。
 
因此,葉醫師建議:「如果孕媽咪在服用綜合維他命產生不適情況,可以減量,例如:兩天吃一錠。」其實臺灣的孕婦鮮少發生營養不良的問題,最重要是掌握營養均衡的原則,例如:蛋白質、鈣質、纖維素等應均衡攝取。
 
 
5鈣片V.S.檸檬酸鈣,兩者吸收效果有差?
ANS》檸檬酸鈣的吸收率較高。
檸檬酸鈣的吸收率確實比一般鈣片來得高,相對地,價格亦較貴;而一般鈣片的價格則比較便宜。因此要選擇一般鈣片或檸檬酸鈣,劉營養師表示:「視個人狀況而定,不過要注意的是碳酸鈣易引起便祕與脹氣。」
 
然而,即使檸檬酸鈣的吸收率較好、造成脹氣機率較低,但葉醫師提醒:「鈣質的吸收需倚賴維生素D來轉化,因此選擇鈣片時要留意是否添加維生素D。」
 
就營養方面,足夠的鈣質不僅助於胎兒的骨骼發育、緩解孕婦的抽筋狀況,亦能改善失眠,因此,偶爾可在晚上服用鈣片或喝杯溫牛奶。不過,每一餐的鈣質吸收量有限,約300~350毫克,所以毋須在同一餐攝取大量的鈣。不妨在早上喝杯牛奶;晚上再服用鈣片,預防失眠、睡不好。
 
另外,若孕婦已有補充孕婦維他命,則不太需要額外服用鈣片,以免重覆攝取營養,葉醫師指出:「除非抽筋嚴重或出現其它不適症狀,經由醫師評估同意才再另外補充。」
 
 
6魚油助於寶寶的腦部發育?
ANS》YES!但要注意品質。
魚油所含的DHA有助於胎兒的腦部神經發育,甚至有研究指出可以降低發炎與過敏機率。不過,葉長青醫師提醒:「選購時應注意魚油的品質與來源。」若品質不佳或提煉過程有問題,不僅無助於寶寶的發展,還可能對母胎產生危害。
 
一般人攝取的魚油多來自於深海魚,因深海魚屬於食物鏈的最上層,恐含有重金屬累積的疑慮。所以若想助於寶寶腦部發育,建議孕婦攝取新鮮的小型深海魚,像秋刀魚、或手掌大的小鯖魚等,即富含DHA與EPA,另外,劉怡里營養師亦提醒:「孕婦、哺乳婦女以及嬰幼兒,每週食用深海魚的次數以不超過3次為宜。」
 
另外,有一說法為孕媽咪在懷孕後期,需多補充不飽和脂肪酸(Omega-3)保護眼睛,對此,葉醫師分析:「雖有此說法,但由於每個人的體質與孕期狀況不盡相同,所以補充的效果因人而異。」
 
 
7益生菌能調整過敏體質、預防便祕?
ANS》YES!
益生菌的確有助於預防便祕。葉醫師解釋,懷孕時期由於腹部變大、子宮壓迫的腸胃,加上荷爾蒙大量分泌造成腸胃蠕動變緩,易產生脹氣情況,補充益生菌能幫助改善脹氣與便祕。
 
劉營養師亦補充:「益生菌具有調整過敏體質、促進排便的功效,不過,選購時應選擇有健康食品認證較妥。」另外,優酪乳也含有益生菌,孕媽咪偶爾可飲用優酪乳來代換牛奶。
 
 
8鐵錠能預防貧血?
ANS》YES!避免過量以免噁心、脹氣。
有些孕媽咪因為有貧血狀況,會服用鐵錠來補充鐵質,不過,鐵錠會引起便祕,並刺激腸胃道而產生噁心或嘔吐,建議適量攝取。劉營養師表示:「不妨以攝取紅肉的瘦肉來補充鐵質,亦更助於人體吸收。」
 
原則上,平常有服用孕婦維他命的孕媽咪,不需要再另外補充鐵錠,以免攝取過量的鐵而引起便祕或腸胃脹氣。
 
 
9啤酒酵母能促進胎兒發育和母體健康?
ANS》主要在補充B群。
啤酒酵母主要是補充B群,劉怡里營養師指出:「其實只要補充孕婦綜合維他命,不用再重覆補充啤酒酵母。」
 
 
10孕期多喝滴雞精可以養胎?
ANS》YES!建議先評估飲食習慣。
雖然滴雞精含有蛋白質等營養,然而可能在加熱過程造成營養素流失或受到破壞,還是建議直接食用新鮮雞肉,效果會較好。
 
目前滴雞精的製作技術很進步,可以達到去油脂、去膽固醇的程度,加上現代人多半外食,鮮少自己熬煮雞湯,可能無法攝取優質蛋白質,此時滴雞精即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還是要評估自己的飲食習慣,例如:三餐鮮少攝取新鮮的魚或肉,則可考慮以滴雞精來補充。
 
至於補充雞精是否有同樣效果?原則上,雞精與滴雞精的主要營養都是蛋白質,然而雞精的含鹽量較高,建議慎選品牌。不過,無論雞精或滴雞精,皆應照著指示食用,不應擅自增加份量,以免食用過量不僅造成肥胖,還對肝臟、腎臟產生負擔。
 
 
依BMI值增加孕期體重
關於孕期10個月的體重增加,原則上,第一孕期(0~3個月)是0~2公斤;第二孕期(4~6個月)約增加5公斤;而第三孕期(7~10個月)則增加5~6公斤左右,整個孕期約略增加10~12公斤。
 
不 過懷孕期間應參考孕前的BMI值而增加體重,劉怡里營養師分析:「如果孕前的BMI值<19.8,則可增加12.5~18公斤。BMI值位於 19.8~26.0之間,可增加11.5~16公斤;如果體重較重,BMI值在26.0~29.0,大約只能增加7~11.5公斤。」
 
原則上,孕前較胖的女性,懷孕的體重必須嚴格管控,盡量避免在懷孕初期增加太多。另外,葉長青醫師建議:「有計劃懷孕的女性,在懷孕前應先做好準備,盡量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如此,懷孕時亦不會造成身體太大負擔,提高妊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壓的風險。」
 
 
避免重覆補充營養品!
在孕期營養品的補充方面,其實孕媽咪若維持正常且不偏食的飲食習慣,不至於營養缺乏,此外,建議多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營養較妥,亦助於人體吸收。倘若擔心營養不足而要另外補充營養品,初期以葉酸、維他命B群為主;而中、後期則主要是蛋白質、鈣質與鐵質。
 
在葉長青醫師的臨床經驗,時常遇到孕婦帶了3、4種各式營養品來諮詢,他認為:「三餐正常飲食、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通常營養素大致已相當足夠。若要額外補充營養品,最重要是瞭解成分來源與製作過程,避免危害健康。」
 
另外,若孕媽咪有服用孕婦維他命,不需再額外補充其它營養品,以鈣質攝取為例,如果平常服用孕婦維他命,再服用鈣片,相當吃進了所需的2倍份量,反而增加腎臟負擔。
 
如果孕婦對牛奶或其它食物有過敏情況,先諮詢醫師、並由營養師來建議補充品。另外,劉營養師提醒:「如果因為外食的關係,平常能攝取的蔬菜量不多,可詢問婦產科醫師是否應額外補充葉酸。」
 
原則上,若孕媽咪的營養攝取均衡,不一定要額外補充營養品。再者,目前市售的營養補充品其研究根據多為動物實驗,葉醫師指出:「從醫學角度而言,屬於輔助食品。」建議盡量從天然食物包括魚類、肉類、蔬果中攝取,對人體亦不致於產生太大的副作用。
 
而且,若因過量補充營養品而出現早產或高危險妊娠情況,對於孕婦與胎兒的健康影響更大。尤其孕婦在懷孕前有高血壓、糖尿病,反而要更花心思著重於血糖、血壓、與體重的控制。
 
其實,懷孕階段主要是掌握正常飲食、定期產檢,以追蹤、瞭解寶寶的生長結構、體重、與羊水量等,當胎兒以正常的生長曲線在發育,營養品僅是扮演輔助效果。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前100天,做好卸貨100%準備

媽咪寶貝 3月號 NO.165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孝祖
模特兒/氣質媽咪Sabrina
妝髮/蔡琇惠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參考/2013版《孕婦健康手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編印。

產前倒數100天,看著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想必爸比媽咪滿心期待著小生命的降臨。不過,在孕期最後3個月,孕媽咪可能會面臨哪些狀況?寶寶又是如何發展?趕緊來仔細瞭解,做好產前的「卸貨」準備!

 

 

完全掌握媽咪.寶貝身心變化
產前倒數100天亦即進入第三孕期,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孝祖指出:「這階段的孕媽咪的好發狀況是便祕情形加重。」此外,根據他的臨床經驗發現,由於越來越多孕婦是上班族,必須長時間久站或久坐,因而增加下肢水腫、靜脈曲張等問題。

除 此,林醫師也曾遇到較特殊的情況,一位懷孕30週的孕媽咪由於子宮頂到腸胃,經常感到沒胃口、甚至出現胃食道逆流,也會覺得胸口悶、透不過氣。而另一位孕 婦更為特別,約略孕期31、32週時出現「腕隧道症候群」,亦即媽媽手。他解釋:「上述這些情況皆與懷孕有關。」以腕隧道症候群而言,懷孕過程由於荷爾蒙 大量分泌,造成韌帶水腫,腫到一定程度並壓迫支配手指的神經,因而導致腕隧道症候群,並非抱小孩的姿勢不良或時間過長導致。
 
 
PART 1》產前100天的母胎變化
For Mom~生理變化
一般而言,整個孕期是40週,之所以定義產前100天進入懷孕後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分析:「懷孕14週前是第一孕期。14週~28週屬於第二孕期;28~40週的12週時間即屬於第三孕期,亦即產前100天。」
 
 
腹部明顯隆起
到 了第三孕期,多數孕媽咪的腹部已經隆起得相當明顯,至於如何評估子宮與胎兒的大小是否正常,詹主任解釋:「在懷孕20週時,子宮底約在肚臍的位置,隨著週 數增加,每週宮底往肚臍上方長1公分。」到了28週,宮底約在肚臍上方8公分。也因為子宮變大,孕婦不難發現腸胃的壓迫越來越明顯,而且隨著週數的增加, 每次進食才吃一點點就感到胃脹不舒服,而且容易覺得餓。
 
 
胎頭朝下,產生多種不適感
至於胎兒部分,懷孕初期與中期由於子宮的空間大,寶寶有 足夠的空間翻滾與活動,偶爾孕媽咪產檢進行超音波檢查時,會發現胎位有時正、有時不正,對此,詹主任表示:「28週以前尚未有胎位正或不正的考量。」通常 在28~30週時,寶寶的活動空間逐漸受到限制,開始出現固定的姿勢。正常來說,這階段90%胎兒是頭部朝下、腿部朝上,以利於將來自然生產從陰道娩出。
 
當胎兒的頭部在下、腳部在上時,有時孕媽咪會察覺到寶寶踢的位置靠近上腹部,甚至覺得胃部被踢得疼痛。再加上胎頭往下頂,易造成恥骨痠痛、產生頻尿情況,嚴重還會出現解尿困難等,這都是懷孕中末期的常見症狀。
 
 
注意羊水量多寡
關 於懷孕後期的羊水量是否正常,林孝祖醫師表示:「以醫師的角度,會以超音波測量羊水指數(AFI)來判斷。」不過臨床上鮮少測量羊水量,主要檢查羊水量是 否有異常,例如:羊水指數低於4公分,可能有泌尿系統異常的問題有關。若羊水量過多,則要擔心胎兒是否有腸胃道阻塞異常或是食道閉鎖等相關問題。
 
 
藉由羊水發現胎兒狀況
詹 景全主任進一步解釋:「羊水指數介於8~15公分屬於正常。」如果小於5公分,代表羊水量過少;大於25公分則表示羊水量過多,無論過多或過少都有其意 義。實際上,胎兒會在子宮裡喝羊水、再形成小便排出,並依此重覆循環。因此,羊水量過多代表寶寶喝不下去,可能是胎兒的食道或腸胃道有異常;如果羊水量過 少,也許是胎兒的泌尿道有問題,喝了很多卻解不出尿。雖然胎兒經由媽媽的臍帶來代謝廢物,但羊水仍扮演平衡穩定的功用。
 
原則上,藉由羊水可以發現胎兒的一些狀況,羊水量如果異常,醫師會進行診斷並排除,倘若胎兒有食道閉鎖或泌尿道等問題,林醫師指出:「一般會等生產後,再與小兒外科醫師會診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常見的9大不適
1靜脈曲張、水腫
懷孕期間受到荷爾蒙大量分泌,包括雌激素、黃體激素等影響,導致血管擴張、組織水腫,使血液容易堆積在下肢,產生靜脈曲張或水腫。而且,林孝祖醫師指出:「到了第三孕期亦即產前100天,子宮增大而壓迫下腔靜脈循環,亦會加重靜脈曲張、水腫或痔瘡情況。」
 
另外,詹景全主任根據醫學統計指出:「懷孕中後期,孕媽咪的血液會比原來增加1/3倍,所以不時會出現腳部或身體水腫等情形,產生腰痠背痛、腳脹、或腳腫等不適現象。」
 
 
改善方法
對於緩解方式,林醫師指出:「由於現在孕媽咪多為職業婦女,無論工作性質是需要久站或久坐的上班族,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改變姿勢、甚至起身活動;睡覺時,可將腿部微微抬高。」若經常久站的孕媽咪,則最好穿著彈性襪。
 
另外,飲食方面避免過鹹或刺激性食物,以免鹽分造成體內的水分滯留。像天氣冷時,很多外食族孕媽咪難免會點湯品飲用來暖暖身子,但湯裡的含鹽量其實不低,建議還是以喝溫水來取代。
 
 
2抽筋
孕婦好發抽筋情況,鈣質不足是其中原因;此外,由於腹部逐漸變大、體重增加,也造成了腿部負擔,再加上天氣冷,造成腿部末肢的血液循環不好,林孝祖醫師表示:「綜合上述因素,易提高痙攣的比例。」
 
 
改善方法
建議孕媽咪在白天時別讓自己太過疲勞,以免增加半夜腳部抽筋的機率;除此,也要留意肢體末端的保暖。而在飲食方面,可多攝取牛奶、小魚乾等富含鈣質的食物,若有需要,應每天按時攝取鈣片來緩解。
 
 
3腰痠背痛
在第三孕期,除了荷爾蒙的改變造成身體韌帶鬆弛;此外,日益變大的子宮不僅壓迫下腔靜脈與神經,亦使脊椎受到壓迫,因而增加背部、臀部與腿部等壓力,引發腰痠背痛;加上孕媽咪因隆起的腹部將重心往前移,導致脊椎往後仰,姿勢不正確而加重症狀。
 
 
改善方法
為了減輕腰痠背痛,孕媽咪除了維持正確姿勢、抬頭挺胸,坐著時,可將雙腿稍微抬高,或是在座椅背後放個靠墊以減輕背部壓力。另外,平常可使用托腹帶以減輕腹部的負擔。
 
 
4恥骨疼痛
懷孕後期由於骨盆腔擴張的緣故,會讓孕婦出現恥骨疼痛的情況。除此,詹景全主任分析:「約36週胎頭逐漸下降,大概在38週完全進入骨盆腔,準備臨盆。胎頭下降時可能壓迫媽媽的恥骨造成疼痛。」
 
 
改善方法
若 是因為胎頭壓迫造成孕婦的恥骨疼痛,詹主任建議考慮使用托腹帶將胎兒往上頂,如此會讓孕媽咪感到較舒服。另外,坐姿與臥姿亦很重要,準媽咪平躺床上時,建 議左側臥。如果平躺覺得不舒服,可採半坐臥方式來休息。此外,可將腳部抬高,除了增進血液循環,也會讓胎兒往下一些,避免直接壓迫恥骨。
 
林孝祖醫師補充:「倘若托腹帶或腳部抬高等物理性方式無法緩解疼痛,不妨請醫師視狀況開立緩解疼痛的藥物。」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妳該知道的─子宮復原期

嬰兒與母親 3月號 NO.449

採訪撰文/陳萱蘋
企畫編輯/吳慧敏
諮詢/高雄長庚婦產部產科主任 蔡慶璋
部分資料參考/長庚醫院產後衛教手冊
模特兒/氣質孕媽咪吳多麗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去年夏天,《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凱特王妃產後,首次與兒子亮相,粧髮完美、臉色紅潤,身著高腰剪裁洋裝突顯了微微凸起的肚子,讓外界看不出體重約 3800公克的小王子已經「卸貨」了!對於凱特絲並無刻意遮掩「媽媽肚」這個舉動,讓全球媽媽組織大聲喊讚。英國的育兒網站媽媽網創辦人弗里加德則表示, 凱特破除「媽媽們產後應該都會恢復完美身材的迷思」。

 

 

2指標+4原則,揮別產後肚!
抱著剛出生的寶寶出 院,卻還被其他人懷疑肚子裡的寶寶還沒生!或是明明剛生完老二,老大卻指著妳的肚子問:「媽咪,裡面還有妹妹嗎?」產後雖然肚子消了一點,但還是鼓鼓的! 為何產後還會有明顯的媽媽肚?從產前到產後,媽咪的子宮有何變化呢?產後的日常子宮照護又該注意哪些事項呢?請跟著專業的婦產科醫生一起來呵護妳的子宮!

 
卸貨了!卻被誤以為還沒生
在足月生產的情況下,一般媽咪體重會增加10~15公斤。而剛生產後,扣除寶寶以及胎盤、羊水等重量的排除及生產過程中的失血及體力消耗,應有將近5公斤的減少,所以,剩下的部份就會變成是所謂的「產後肚」或是「媽媽肚」。
造成明顯產後肚的原因,除了殘留於身體上的體重之外,還包含被寶寶撐大的子宮。高雄長庚婦產部產科主任蔡慶璋表示,通常子宮需要大約4~6週的復原時間,才能恢復到產前狀態。
 
正是因為子宮還沒有回到原本骨盤腔位置,此時,媽咪摸摸自己的肚子,就會摸到一大塊有點硬硬圓圓的東西,在肚子裡晃來晃去的。蔡慶璋主任指出,排除腹部腫瘤問題,這應該就是子宮了。
 
 
產後肚自然消退還是成贅肉?
基本上,產後的媽媽肚有其恢復機轉,會隨著時間,自然慢慢消退,但蔡慶璋主任提醒,倘若罹患胎盤或子宮的疾病,其恢復狀況就不會那麼好;或是若無搭配適當飲食或適量運動,還是可能會變成贅肉。
 
 
產前到產後,子宮3變化
子宮是女性獨有的身體器官,處於骨盆腔中央,位於膀胱後方與直腸前方。由平滑肌構成的子宮,包含子宮腔和子宮頸兩部分。子宮的形狀由如電燈泡,子宮腔就是電燈泡的玻璃部份,子宮頸則為電燈泡金屬螺紋處。
 
子宮是孕育下一代的所在,寶寶就是在這裡開始成長與發育。而從懷孕後,媽咪的身體為了適應胎兒的生長發育而出現一系列變化,其中以子宮變化最顯著。接下來,就從重量、容量以及位置等三方面來詳細介紹從產前到產後的子宮變化。
 
 
1重量
在 未懷孕時,一般正常的子宮重量為50~70公克。隨著孕期發展,子宮的重量也跟著變重。當胎兒長大到足月時,子宮甚至會重達約1000公克。直到產後一星 期左右,子宮重量還有500公克;兩星期後,子宮約為300公克;大約4~6星期後,子宮重量就會恢復到未懷孕前的50~70公克。
 
 
2容量
為 了讓胎兒有空間足以生長,子宮將隨之增大,子宮的肌肉細胞會變得肥大,其容量會比懷孕前增大許多。在未懷孕前,其實子宮是很小的,約只有10 c.c.左右的容量。到了足月時,每個人的狀態不太相同,可能會增加到5公升,甚至到20公升,也就是可以增加500~1000倍。
 
 
3位置
在 外觀上,整個子宮的高度也會隨孕期改變。懷孕的前3個月,因子宮仍位於骨盤腔裡,媽咪較不易察覺子宮位置的變化。約於懷孕3個月時,子宮底部位在恥骨聯合 處。孕期5個月,子宮底高度約在肚臍位置,這時候媽咪的子宮增大,將腹部向外擠,因此從外觀也會有較明顯隆起的肚子。到了即將臨盆前,足月9個月時,子宮 大概接近在劍突下兩指的位置。
 
 
產後子宮藉由收縮恢復原狀
從生產開始,子宮就會不斷收縮而使得胎兒產出。當寶寶出生後,子宮仍會持續自行收縮,正因壓縮,使得子宮肌肉層的血管產生缺血性的變化,而讓子宮肌肉層的平滑肌細胞與結締組織縮小,子宮體積也會慢慢縮小。約在產後4~6週逐漸恢復到原本大小。
 
綁上束腹帶,瘦得比較快?
有些媽咪為了早點恢復產前窈窕身材,產後就急著使用束腹帶,不料綁得太緊,易使血液循環不佳,可能造成子宮、膀胱下垂,增加未來尿失禁、子宮脫垂風險。蔡慶璋主任表示,束腹帶主要的功能為固定子宮位置以及減少傷口牽扯;而且束得比較緊,贅肉也不會消比較快!
 
 
2指標,觀察子宮的恢復狀況
產後子宮恢復狀況是否良好呢?可以從以下兩項指標來觀察。
 
(1)子宮位置:基本上,產後4~6週,子宮應該可恢復到產前狀態,因此,媽咪應該就摸不到子宮了。
 
(2)惡露狀況:一般來說,當胎盤娩出後,約3~4週惡露就會慢慢結束。若是子宮收縮不良,甚至若有殘存胎盤,可能就會造成持續性的出血,這時候,蔡慶璋主任就會建議媽咪進行就診,藉由超音波檢查進一步檢查子宮狀況。
 
什麼是惡露?
子宮在產後經由陰道流出類似經期的血液,與經血量差不多,有時量會稍微多些,這是子宮內膜的碎片、上皮細胞、紅血球、白血球、部分的胎盤組織…等,於產後數天內慢慢脫落,即為惡露。
 
 
4原則,促進子宮調理修復
歷經漫長的40週孕期,媽咪的子宮不僅在重量、容量以及位置都有巨大的變化。當寶寶出生後,子宮又會逐漸恢復原狀,在此時,媽咪應該如何妥善照顧子宮呢?
 
 
To Do
誠如上述所言,子宮復原與子宮收縮有著極大的關連。除了產後醫師會開立口服子宮收縮藥物,增加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大出血的機會之外,日常生活之中,還可怎麼幫助子宮的收縮呢?
 
 
1哺餵母乳
最自然又有效幫助子宮更快收縮的方式就是哺餵母乳,蔡慶璋主任指出,尤其是親餵或擠乳汁時,因為吮吸刺激腦腦下垂體後葉分催產素,幫助媽咪的子宮進行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另外,哺餵母乳也可消耗一定的熱量,對於產後身材恢復也很有幫助。這是由於哺餵這個動作本身就會消耗一些體脂肪,再加上哺餵母乳需要消耗的能量較大,因此,哺餵母乳的媽媽們比較容易恢復好身材,達成瘦身的效果。
 
 
2均衡飲食
歷經懷孕、生產過程的失血及體力消耗,產後的飲食攝取就相當重要,尤其子宮組織需要富含魚、肉、奶、蛋及豆類等優質蛋白質成分,以利組織順利修復以及輔助蛋白質有利吸收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新鮮蔬菜、水果。
 
雖然補充營養很重要,但倘若攝取過多熱量,就容易惡化產後肥胖的問題,不利於產後肚的消除。因此,蔡慶璋主任提醒,避免攝取過於刺激或不好消化的食物,像是酸、辣、咖啡和濃茶。
 
 
3適量運動
產後進行適量且輕鬆的運動可以將消除懷孕累積的多餘體重。蔡慶璋主任指出,若是媽咪的體力允許,建議可提早下床活動,可促進膀胱和胃腸的排泄功能,也能幫助身體機能與體力的恢復以及身體肌肉恢復張力。
 
不過,因為產後媽咪的子宮或骨盤腔肌肉的復原狀態未佳,倘若此時便進行劇烈運動,子宮就可能會出現漏尿問題,因此,蔡慶璋主任建議以走路或是簡單伸展運動即可。
 
 
4按摩子宮
為了幫助子宮收縮,讓子宮復原及惡露排出,也可預防子宮收縮不良引起的產後出血,媽咪可以自行按摩子宮。在排空膀胱後,平躺、用手觸摸腹部,找出子宮底的位置。再以手掌施力於子宮底,以環形方式按摩至子宮變硬。當子宮變硬時,表示子宮收縮良好,即可休息。
 
自然產的媽咪於產後即可開始,每天按摩子宮數次,直到產後約2~3週後,摸不到子宮為止。而剖腹產媽咪,則不需自行按摩子宮;但若因子宮收縮差,需由醫師執行。
 
 
Don’t Do
除了可以哺餵母乳、均衡營養、適量運動以及子宮按摩…等方式來照護子宮之外,產後有哪些禁忌,以免影響子宮的復原呢?
 
 
產後未滿一週,勿服酒、人蔘以及生化湯
產後一週內,媽咪的食物儘量不要摻入酒或人蔘,以免所含的刺激物,加速血液循環,可能影響血管傷口癒合,抑制子宮收縮及復原,使惡露無法順利排乾淨。
 
另 外,倘若想要服用生化湯,建議由中醫師指導下,於生產一週後再服用,但需避免與產科醫師開立的口服子宮收縮藥同時服用,以免影響子宮收縮,而延後子宮復原 時間及惡露量增加。蔡慶璋主任提醒,服用生化湯後,仍需注意惡露量是否正常。倘若過多出血量,建議減少服用次數或避免服用。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生保健+遺傳諮詢 給孩子健康的未來

媽咪寶貝 2月號 NO.164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遺傳諮詢中心主任陳明
   天主教耕莘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葉海健   
模特兒/溫柔孕媽咪雅惠
妝髮/蔡琇惠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身為爸爸媽媽,無不希望自己的小寶貝健康出生、平安成長。優生保健與遺傳諮詢,是提早在懷孕或生產之前,透過醫療技術確認先天異常的問題,優先替媽咪和小 寶貝的健康撐起大大的防護傘,也讓每對夫妻在身心更充分的準備下,歡喜迎接新生命加入家庭。

 

 

孕前‧孕期‧產後
伴侶雙方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順利孕育頭好壯壯的小寶貝,並撫育他長大成人。現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夫妻,開始正視「優生保健」與「遺傳諮詢」的概念,在問題發生前及早預防治療,給孩子一個更健康的未來。

 
孕前 優生保健概念
由於近年來政 府機關不遺餘力的宣導,加上網路資訊流通十分發達,逐漸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夫妻知道,政府提供對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的補助。天主教耕莘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葉海 健表示:「臨床上的確可以察覺,前來門診接受諮詢或要求檢查的夫妻,日漸有增多的趨勢。甚至不少正在計畫結婚的情侶,也會提前來門診進行相關的諮詢。」
 
對此,彰化基督教醫院遺傳諮詢中心主任陳明也說道:「因為社會變遷和少子化的緣故,雖然現在年輕夫妻生得少,卻也投注更多期待在孩子身上,因此容易對健康問題感到焦慮,自然更願意主動接受相關檢測。」
 
 
婚後孕前健康檢查重點
接受婚後孕前健康檢查,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媽咪和小寶寶的健康。提醒讀者們,各縣市的檢查補助名額有所不同,應向居住地縣市衛生局確認,將可享有免費健康檢查的補助。
 
 
女性公費檢查
女性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的公費檢查項目中,主要以尿液檢查、德國麻疹抗體、水痘抗體、血液常規檢查(含海洋性貧血)、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甲狀腺刺激素(TSH)、紅斑性狼瘡(SLE)這8個項目為主。
 
》尿液檢查:確認有無尿路感染、蛋白尿等問題。女性請避免在月經期間檢查。
 
》德國麻疹抗體&水痘抗體:懷孕期間萬一感染德國麻疹或水痘,可能造成胎兒先天的重大殘缺。因此,建議女性懷孕前,應先檢驗體內有無德國麻疹抗體或水痘的抗體。德國麻疹疫苗和水痘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施打後需避孕半年再懷孕。
 
》血液常規檢查:藉由血液常規檢查,能看出女性的血色素是否處於正常值。常見的血色素不足原因,包括經血過多引起的缺鐵性貧血,亦可能是海洋性貧血的患者,如有異常則建議進一步接受血液分析。
 
》梅毒篩檢:梅 毒是感染「梅毒螺旋體」導致的疾病,感染後自然流產率高達50%。孕前若夫妻任一方檢查出梅毒感染,應及早接受抗生素治療。梅毒螺旋體可能經胎盤垂直感染 胎兒,引發子宮內胎兒發展遲緩、非免疫性胎兒水腫、死胎、早產等;寶寶出生後會出現肱骨病變、牙齒畸形、神經系統受損等問題。
 
》愛滋病篩檢:若 發現夫妻雙方或單方罹患愛滋病,患者要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因為寶寶在懷孕、待產或產後哺乳期間,都有機會感染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葉醫師指出根 據國外的統計報告,如果孕前或懷孕期間診斷出愛滋病,但後續有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在懷孕期間傳染胎兒的機率可降低至1%以下。
 
》甲狀腺刺激素(TSH):透過抽血,可檢驗出甲狀腺刺激素是否在正常值。如果甲狀腺刺激素高或低於正常值,則建議進一步檢測甲狀腺賀爾蒙(freeT4和T3),診斷屬於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
 
》紅斑性狼瘡(SLE):抽取血液檢驗血中有無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iotics, ANA)。如果加上女性出現對光過敏、口腔潰爛、面部蝴蝶形皮疹、盤形狼瘡、關節炎、漿液膜炎(包括肋膜炎或心包膜炎)、尿蛋白、癲癇等症狀,醫師會進一步診斷是否患有紅斑性狼瘡。
 
 
男性公費檢查
男性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的公費檢查項目中,主要以尿液檢查、血液常規檢查、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精液分析(男性請禁慾3天)檢查這5個項目為主。因為部分檢查項目和女性重複,以下僅針對男性獨有的「精液分析」進行說明。
 
》精液分析:台北市衛生局曾公布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的統計結果,發現逾4成男性有精子活動力不佳、畸形等精液異常的問題。葉海健醫師建議,倘若發現檢驗結果異常,應尋求有生殖醫學背景的婦產科醫師,接受進一步諮詢和檢查。進行精液分析檢查前,男性請先禁慾3天。
 
 
建議自費檢查項目
除了上述公費補助的檢查項目,葉海健醫師建議,針對孕媽咪和胎兒而言,另有披衣菌病毒、巨細胞病毒、弓漿蟲、皰疱疹病毒、糖化血色素檢查,雖然目前屬於自費項目,仍建議經濟狀況允許的夫妻接受檢查,縝密呵護自己和寶寶的健康。
 
披衣菌篩檢:披衣菌是造成骨盆腔感染的常見細菌,會導致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骨盆腔炎,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輸卵管損壞,子宮外孕以及不孕症。倘若孕婦遭披衣菌感染卻未治療,有35成的機率垂直感染胎兒,導致新生兒結膜炎及肺炎。
 
巨細胞病毒(CMV):根據統計,在新生兒的畸形中,大約3分之1是巨細胞病毒感染所導致。如果孕媽咪感染巨細胞病毒,病毒能透過羊水或胎盤感染胎兒,造成智力障礙、小腦症、耳聾、肝脾腫大、新生兒腦室周邊鈣化等。
 
目前巨細胞病毒感染並無藥物可治療,只要感染過一次,再次感染便不受影響。因此倘若孕前檢查發現母體感染,醫師會建議暫時延後懷孕,以免寶寶承受感染風險。
 
弓漿蟲檢查:是一種人畜共通的疾病,透過吃下含蟲卵的未煮熟生肉而感染。孕婦若感染可經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胎兒感染後可能會引發不同程度的智能發展障礙、神經損害,嚴重感染會導致流產或死胎。
 
皰疱疹病毒(HSV):皰疱疹病毒可以經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輕度感染可造成眼睛、皮膚或嘴巴的局部症狀。嚴重感染會引起智力低下、脈絡膜視網膜炎、癲癇、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等。
 
糖化血色素(HbA1c):建議家族有糖尿病史,或者本身是糖尿病患者的女性,可以透過抽血的糖化血色素測試,來了解3個月內的血糖是否控制得宜,避免懷孕後因為血糖控制不良影響胎兒的健康。
 
 
影響懷孕疾病OUT!
許多的內科疾 病,可能會增加懷孕期間母親和胎兒的危險性。陳明主任說明:「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心臟病、氣喘、內分泌疾病等,症狀嚴重者在臨床上可能會 被歸類為高危險妊娠,必須至設備更完善的醫療院所,在具有高危險妊娠專業的醫師照護下,以維護母胎健康為第一要務。」而下列兩項影響懷孕順利的疾病,可透 過婚後孕前的健康檢查,及早被發現並控制病情。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感冒藥小心

媽咪寶貝 2月號 NO.164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臺中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文中
模特兒/甜美孕媽咪珮儀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最近寒流一波接著一波,感冒的人數又再次攀上高峰。對孕媽咪而言,不僅要擔心鼻塞、頭痛、咳嗽所帶來的不適,更害怕不當用藥會傷害到胎兒健康。面對惱人的感冒真是如臨大敵,孕媽咪們一定「藥」小心!

 

 

天氣冷颼颼寒流一波波
從小到大,即便身體再怎麼強壯,每個人都一定曾經歷過感冒不適的日子。雖然感冒並非嚴重的疾病,卻無可避免會虛弱無力、咳嗽噴嚏不斷好幾天。對腹中正孕育著胎兒的孕媽咪來說,有感冒症狀,不僅身體不舒服,同時還必須擔心藥物影響到寶寶健康,承受雙重壓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感冒,著實大大困擾著孕媽咪們。

 
孕媽咪感冒「藥」小心
我們都知道,感冒了就要按時服藥,才能幫助緩解症狀、及早痊癒。但是對孕媽咪而言,一定要了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差異,並遵照醫囑謹慎用藥,才是維護自己和寶寶健康的重要關鍵。
 
 
普通感冒VS. 流行性感冒
每到了冬季,就是感冒無情肆虐的高峰期。對於我們常聽的「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兩者無論在感染的病毒與症狀上,都存在顯著的差異: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又稱為上呼吸道感染,顧名思義,症狀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區域,會陸續出現喉嚨痛、頭痛、鼻塞、發燒等症狀。可能引發感冒的病毒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等,潛伏3天左右後發病。一般來說,普通感冒不會持續發燒超過3天,發病後通常35天內會痊癒,一年四季皆有可能發生。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主要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常見如A型、B型、C型流感病毒。有別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感染後會迅速發病,且全身性不適症狀持續12週,不僅肌肉痠痛,還會發燒、頭痛、疲倦無力、喉嚨痛、咳嗽等。流行性感冒在冬季特別盛行,因為感染後症狀嚴重、傳染性又高,主要會經由飛沫及接觸而傳染。
 
 
孕期用藥5分級
為了緩解感冒帶來的不適,藥物治療是快速而有效的選項,但因為擔心藥物影響胎兒健康,反而讓許多孕媽咪對就醫裹足不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藥物歸納為ABCDX五個等級,供醫師作為孕婦用藥的參考依據:
 

 

級別
定義
A
針對孕婦所做的研究中,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用於懷孕初期及後期皆不會造成胎兒之危害。
 
B
動物實驗證實對胎兒無害,但缺乏足夠的孕婦實驗;或動物實驗有副作用報告,但孕婦實驗無法證明對懷孕初期及後期之胎兒有害。
 
C
動物實驗顯示對胎兒有害,但缺乏控制良好的孕婦實驗;或缺乏動物實驗或孕婦實驗數據。
 
D
已有實驗證實對人類胎兒之危害;但緊急或必要時權衡利害之使用仍可接受。
 
X
動物實驗及/或孕婦實驗已證實對胎兒有害,且使用後其危害明顯大於其益處。
 
 
針對孕期用藥5個分級,臺中大里仁愛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文中說明:「生活裡可能使用到的藥物以C級居多,舉凡治療流鼻水的抗組織胺、治療流行性感冒的克流感,皆被歸納在C級的範疇。畢竟基於道德考量,藥物鮮少進行孕婦實驗,在沒有確切的實驗報告下,該種藥物就會歸類到C級。
 
但這不表示C級藥物不安全,藥物是否會影響母體或胎兒,和使用藥物的時機點密切相關。部分藥物在懷孕早期服用可能產生影響,但懷孕後期服用卻不會發生問題。因此,就醫時務必明確告知醫師,目前正計畫懷孕或懷孕週數,讓醫師斟酌選擇最安全的藥物。」
 
 
咳嗽打噴嚏手扶肚子
染上感冒總免不了頻頻咳嗽、打噴嚏,建議此時孕媽咪應一手遮掩口鼻、另一手扶著肚子。因為咳嗽、打噴嚏會讓腹壓瞬間增高,以手扶住肚子,可以減少肌肉過度緊繃拉扯,避免腹部肌肉疼痛。
 
至於許多人認為,咳嗽和打噴嚏的動作類似擠壓的原理,是否會增加破水與早產的機會呢?對此王主任提醒,臨床上沒有證據表示兩者的關連。事實上,孕媽咪的羊膜非常有韌性,且羊水提供寶寶極佳的緩衝空間,因此無須擔心輕微的振動會引發早產或讓寶寶受傷。
 
 
泡熱水澡留意安全
感冒時若能夠泡個熱水澡,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排汗,真是再舒服不過了!一般來說,胎兒的神經管在懷孕89週大致發育完成,懷孕早期若長時間浸泡熱水澡,可能造成胎兒神經管發育缺損。
 
至於懷孕中後 期泡熱水澡,雖不會影響胎兒神經發育,但此階段孕媽咪易有貧血困擾,泡熱水澡會加強身體周邊和末稍血液循環,此時供應胎兒的血液量降低,而且從浴缸起身容 易發生暈眩,加上孕期平衡感較差、浴室環境濕滑易跌倒,會提升意外的風險,因此建議泡熱水澡的時間不宜過長,也要更留意安全問題。
 
相對於浸泡熱水澡,懷孕早期感冒發燒,同樣也會使胎兒感受的體溫增高。若發燒卻不治療,導致寶寶神經管缺損的機率也會上升。
 
 
記得施打流感疫苗
懷孕期間因為抵抗力降低,感冒演變成肺炎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因此,接種疫苗才是最好的預防方法。疫苗可分為「活性減毒疫苗」與「死菌疫苗」兩類,流行性感冒疫苗屬於死菌疫苗,對孕媽咪和胎兒而言十分安全,接種後約兩個禮拜會逐漸產生保護效果。
 
從另一個面向考量,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不能接種流感疫苗。倘若媽媽在懷孕期間曾接種過,便能透過胎盤和乳汁提供寶寶抗體,築起抵禦流感的防護罩。
 
每年101日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會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符合條件的民眾只要攜帶身份證明文件便可免費接種。
 
雖然孕媽咪不在免費接種的行列裡,但仍建議在同一時間,趁著流感尚未盛行前及早施打,杜絕可能隨流感而來的不適與傷害。
 
 
嚴防感冒6建議
感冒盛行期間,無論是家有孕媽咪或是小寶貝,皆應注重下列6項建議,徹底嚴防惱人的感冒:
 
1)注意保暖:冬日預防感冒首先要注重保暖,不但外出時要穿著保暖的衣物,也別忘記攜帶圍巾、帽子等配件,尤其有些人一吹到冷風就容易頭痛,戴上帽子能減少這個困擾。
 
2)勤洗手:進食以前務必要養成洗淨雙手的好習慣,以免病毒細菌由嘴巴而入侵體內。
 
3)多喝水:多喝水對加速體內新陳代謝有幫助,當輕微的感冒症狀出現時,多喝溫水能濕潤喉嚨、減輕喉嚨腫痛。而發燒時隨體溫增高會有較多水分喪失,補充水分能幫助散熱,身體會感覺比較舒服。
 
4)戴口罩:若在同一個空間中有人咳嗽或打噴嚏,此時病原容易隨著飛沫散布。口罩通常具有過濾飛沫和灰塵的功能,對於抵抗力較弱的孕媽咪來說,可以發揮一定的保護效果。
 
5)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感冒盛行期間,如非必要應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的頻率。若必須進出公共場所,也請記得佩戴口罩,以免受飛沫傳染而感冒。
 
6)大寶感冒家人協助照顧:家中大寶感冒時,其他家人應盡量協助孕媽咪照顧大寶,以免孕媽咪長時間和生病的大寶近距離相處,接觸病毒濃度高的飛沫而感染感冒。
 
 
孕媽咪感冒應就醫
最後,王文中主任提醒,孕媽咪感冒時請優先至熟知妳身體狀況的婦產科就診;其次則考慮至耳鼻喉科就醫。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提醒醫師妳目前的懷孕週數,或者告知正計畫懷孕,讓醫師選擇更安全而合適的藥物。
 
無論如何,女性千萬別因為擔心影響寶寶而延誤就醫,畢竟患有疾病卻不接受治療,對健康反而更有弊大於利的影響。孕媽咪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讓腹中正在孕育的寶寶健康成長。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點保養!享受孕期好膚質

嬰兒與母親 2月號 NO.448

諮詢/書田診所皮膚科雷射美容中心主任醫生 徐嘉琪
撰文/吳慧敏
模特兒/美麗孕媽咪倢琦&帥氣準爸比世忠
梳化/孫婷婷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多數女性在懷孕期間受到荷爾蒙波動的影響,容易導致問題肌的發生,也會因為懷孕的關係而使得膚質改變,像是皮膚變得更乾、容易脫皮、特別敏感等情況,讓人 沮喪到了極點……,針對孕期擾人的肌膚改變,本期訪問到同時身為母親的皮膚科醫師,從臨床經驗和自身經歷要來和讀者分享孕期肌膚的保養之道。

 

 

清潔、保濕、防曬
相信許多女生喜歡在周年慶的時候大肆採購清潔與保養用品,但是肌膚狀況卻不見好轉,反而從原本的健康肌 膚轉變成為敏感性肌膚。有時候不見得是產品本身有問題,而是使用者未能了解自己的膚質狀況下選錯產品東擦西抹,且錯誤的清潔方式也是導致問題肌出現的一大 因素。加上孕媽咪的肌膚非常敏感和脆弱,也要考慮保養產品會不會經由皮膚吸收進入胎盤中,進而影響胎兒的健康,因此更需要慎選保養產品。

 
妳的膚質屬於哪一種?
在談論孕期清潔與保養重點前,不妨先來了解妳的肌膚屬於哪一種。書田診所皮膚科雷射美容中心主任醫生徐嘉琪表示:「臨床上將健康膚質分成四類,分別是乾性、中性、油性、混合性。混合性指的是T字偏油、兩頰偏乾。」
 
此外,坊間也常看到「敏感性肌膚」專用的產品,徐醫師指出:「所謂的敏感性肌膚,就是當皮膚接觸到外界刺激(例如保養品、化妝品、氣溫變化等),就容易出現紅、癢、乾、刺痛、灼熱感等過敏現象。且大部分敏感性肌膚的人也都會出現皮膚疾病,像是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酒糟肌等,這些都屬於病態型的肌膚。」
 

 

 
膚質種類
肌膚狀況
健康型肌膚
乾性
表皮細胞含水量低,常會發生乾燥脫皮的情形
中性
表皮細胞含水量和油脂分泌為平衡的狀態
油性
皮脂腺旺盛,臉易泛油光、毛孔粗大,常會長痘痘、粉刺
混合性
T字部位容易出油,其它部位常出現緊繃乾燥感
病態型肌膚
敏感性
容易受到外在的刺激(例如保養品、化妝品、氣溫變化等)引起不適反應
 
針對不同的膚質,必須要有不同的清潔和保養的方式,「但就孕媽咪來說,懷孕期間受到荷爾蒙的波動,皮膚變得較為敏感,有些人容易長痘痘、有些人的皮膚反而變得更乾,所以要依據膚況的改變來做保養的應變。」徐嘉琪醫師叮嚀。
 
再者,許多人的化妝桌前常會擺滿各式各樣、瓶瓶罐罐的清潔和保養產品,徐醫師提醒:「保養品和化妝品中大多含有化學物質,孕媽咪如果接觸越多,胎兒就有越高的風險暴露在未知的傷害下。建議無論是保養品、還是化妝品的種類都要越少越好。
 
 
皮膚科的保養6字訣 PART1清潔
「其實皮膚科的保養程序只有六個字,就是『清潔、保養、防曬』,然後再隨著不同的膚況做調整。」徐嘉琪醫師表示。首先,清潔肌膚的步驟絕對不能馬虎,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使用清潔產品。
 
乾性肌:乾性肌膚的孕媽咪,到了冬天如果白天沒有化妝,即時出門在外一整天,晚上回到家後也可以不用卸妝、甚至只要用清水洗臉就可以。因為,即使是訴求溫和成分的清潔產品,多少會帶走皮膚上的天然保濕因子。
 
中性肌:中性肌膚的孕媽咪建議使用溫和性的清潔產品,到了冬天如果白天沒有化妝,則約莫23天使用清潔劑,平日使用清水清潔即可。
 
油性肌:油性肌膚的孕媽咪夏天時需要做好清潔的動作,一天清潔的頻率以不超過3次為原則,冬天以一天不超過2次為原則。可使用強調深層清潔的產品。
 
混合性肌:以溫和性的洗面乳針對T字部分做清潔即可。
 
敏感性肌:敏感性肌膚的清潔之道和乾性肌膚類似,如果沒有化妝則使用清水洗臉,但如果覺得臉部肌膚出現油膩感,建議使用針對敏感性肌膚的清潔產品。
 
徐嘉琪醫師提醒:「很多人覺得空氣汙染嚴重,即使沒有化妝也要卸妝,但其實沒有化妝就不用卸妝,因為多一道清潔的程序就會對皮膚多一層傷害。甚至只要不是選用潤色、防水性的防曬產品,也是只要使用溫和性的洗面乳清潔皮膚就可以。」但如果有化妝就一定要記得卸妝,「一般建議使用卸妝乳或卸妝凝膠,不建議使用卸妝油,因為油脂容易阻塞毛孔導致粉刺、痘痘的生成,如果是淡妝就用卸妝凝膠,如果妝感濃厚就用卸妝乳,卸妝後再用洗面乳洗臉即可。
 
至於許多人關心的去角質問題,徐醫師明白指出:「完全不需要去角質,除非是油性肌膚,才需要約莫一個月去一次角質,其它膚質只要做好清潔和保溼,角質層自然會脫落。」徐醫師分享過去當學生的時候,還曾因為過度去角質導致皮膚過敏,而現在有許多人出現敏感性肌膚的原因就是過度清潔和去角質。雖然清潔非常重要,但徐醫師指出:「許多人不知道『過度清潔』對肌膚也是一種刺激性的傷害。」
 
含皂類清潔劑並非人人適用
近年來市面上流行皂類的清潔劑,不過,皂類產品大多使用含有皂鹼成分的介面活性劑製成,對皮膚較刺激,在清潔皮表油污的同時,也會帶走表皮層內的天然保濕因子,使得皮膚保水度下降。因為清潔能力強,較適合油性肌膚使用,如果是乾性或敏感性肌膚的人則建議少用,或是改用手工皂(會添加些許油脂、也較為滋潤)。
 
 
皮膚科的保養6字訣 PART2保濕
做好肌膚的清潔之後,接下來的保濕動作絕對不能輕忽。不過,徐嘉琪醫師叮嚀我們,隨著膚質的不同、季節的遞嬗,保濕也要跟著做適度的調整。
 
乾性肌:由 於乾性肌的皮膚較為乾燥,到了冬天情形更加嚴重,因此一定要注重油性足夠的保濕產品,像是乳液、乳霜等,成分可挑選含有神經醯胺、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乳木 果油、月見草油等。建議孕媽咪如果覺得洗完臉後,擦上一層保濕產品後仍覺得皮膚緊繃,或是發現微笑時出現細紋,就代表保濕度不足,必須再補充保濕產品。
 
中性肌:夏天用凝膠狀保濕,冬天用乳液。
 
油性肌:夏天,油性膚質在清潔後,如果不會覺得乾燥緊繃,則不必再擦保濕產品。如果需要擦上保濕產品,則建議訴求保水性強的如玻尿酸、甘油、膠原蛋白等質地呈液狀或露狀的產品。
 
混合性肌:分區保養,T字部位同油性肌膚保濕,兩頰同乾性肌保養。
 
敏感性肌: 敏感性肌膚必須注重保濕。徐醫師建議不妨使用醫美類的保濕產品,但要特別注意:「很多的保濕乳液還會額外強調美白、抗老或是除皺的成分,如果成分過度複雜 的產品對敏感性肌膚來說都過於刺激,建議挑選專為敏感性肌膚設計的產品,這類產品通常較沒有色素、香精、防腐劑的含量也較少,其實對肌膚容易敏感的孕媽咪 來說也較為適合。」
 
孕肚子容易出現癢疹?
隨著懷孕肚子 的逐漸變大,部分媽咪的肚皮容易出現癢疹,或是妊娠紋的生成。徐嘉琪醫師建議,如果出現肚皮搔癢的媽咪,可以擦上油性含量高的保養乳液,只要做好保濕也較 不會產生癢疹的狀況。而妊娠紋的生成多半和體質有關、以及懷孕體重增加過快使得皮膚受到快速牽拉導致纖維組織斷裂,比較難透過後天的保養完全避免。
 
 
皮膚科的保養6字訣 PART3防曬
孕媽咪要特別注意防曬,因為孕期荷爾蒙的變化,對於日曬後形成斑點的機率非常高,特別是東方人容易長出肝斑,因此我自己在懷孕的時候也會特別注意防曬。」徐嘉琪醫師表示。
 
市面上的防曬產品主要分為「物理性」和「化學性」,對孕媽咪來說,由於物理性防曬的致敏機率低,相對較為安全。
 
如果是油性膚 質建議挑選較清爽的防曬品,如果容易長痘痘的肌膚,盡量不要挑選潤色配方的防曬產品,建議挑選白色質地的產品,防曬係數介於SPF35、PA++;沒有痘 痘困擾的孕媽咪,且希望臉色稍微看起來較為明亮,可使用含有潤色配方的防曬產品,而乾性膚質的孕媽咪在防曬係數的選擇上,可使用係數介於SPF50、 PA+++的產品。
 
還有一種是專為防肝斑設計的防曬產品,但防曬係數偏高、質地較油,必須依不同的膚質選用。但要記得有防曬就一定要卸妝。此外,出門在外不妨戴上遮陽帽子、撐陽傘、戴口罩等遮蔽型的防曬技巧,如果必須長時間待在戶外,防曬產品約需2小時補擦一次。
               
皮膚科醫師的保養之道
徐嘉琪醫師的肌膚偏乾性和敏感性,冬天只用清水洗臉,如果臉部泛油才使用溫和的洗面乳清潔T字部位。之後,趁著臉部肌膚還殘留些許水分時,直接擦上保濕度足夠的乳霜,如果發現保濕度不足,則再補擦上第二層乳霜。晚上和白天的保養程序一樣,唯獨白天若有外出時,還會擦上防曬產品。
 
至於如何挑選保養產品?建議挑無色素、無香料、無香精、無精油、無防腐劑等清潔保養產品,成分訴求越簡單越好,並且選擇中性偏弱酸性、不刺激性、溫和度高、或是敏感性皮膚專用的清潔沐浴和保養的用品。
 
此外,標榜成 份天然的產品(像是植物萃取),也需要經過化學製成,而有些人會對特定的植物出現過敏反應,因此天然未必更好。建議使用新產品之前,先在手臂內側早晚塗上 作測試約一至二星期,如果沒有任何的癢感或是不舒服的反應就可以使用。其實孕媽咪使用的保養程序能簡化就簡化,對於肌膚和胎兒的危害風險相對會減少許多。
 
 
產後掉髮如何預防?
產後媽咪的噩夢之一便是產後掉髮。隨著懷孕期間動情激素的增高,將延長頭髮「生長期」的毛囊壽命;產後受到動情激素的濃度減少,則讓頭髮進入「休止期」,這時候的髮根不再堅固的被包覆在毛囊中,只要梳髮或是洗頭力道稍微大一點,都有可能會大量落髮。徐嘉琪醫師指出:「大量落髮的時間點約出現在產後三個月之後」。
 
由於產後掉髮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會隨著時間慢慢恢復,很快的就會發現頭皮上長出短短的新生頭髮了。但如果產後媽咪落髮嚴重,明顯出現光禿禿的模樣,一定要立即到皮膚科門診檢查,要注意是不是營養不均衡導致缺鐵性貧血,抑或有其它疾病所引起的掉髮原因。
 
最後,徐嘉琪醫師叮嚀孕媽咪要減少化妝的次數,或是以淡妝為主,無論是保養品還是化妝品都不建議選擇顏色過重、香味過濃、成分過於複雜的產品,不擦香水、不染燙頭髮、也不做指甲彩繪,減少有害化學物質的吸收,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胎兒喔。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胎兒會不會太大或太小?

嬰兒與母親 2月號 NO.448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沈孟勳
攝影/老麥攝影(02-23215070)
梳化/陳瑄娸
model/李佳羽

「快生產了,我的肚子還這麼小,胎兒會不會過小?」
「幾週時,胎兒通常體重幾公克、身長幾公分?」
「為什麼我的肚子比別人的大,這樣胎兒會不會過大?」
「肚子多大才算是正常?」
其實肚子大小與胎兒大小沒有絕對的關係,
孕媽咪不用過於擔心喔!

 

 

肚子大小與胎兒大小的關係
許多孕婦會用肚子大小來評估胎兒大小,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肚子大小經常與孕婦本身的體型有關,有些人身材比較豐腴、有些人容易藏肚;另外有些人的身材嬌小,肚子相較之下看起來就會比較大一點,因此肚子大小其實是很主觀的看法,不一定準確,更無法完全代表胎兒的大小。

除了孕婦本身身材胖瘦之外,肚子大小可能會因為羊水過多或過少、是否懷多胞胎、有沒有子宮肌瘤、肚子是否容易脹氣…等因素有關,胎兒大小只是其中一個可能的成因而已。
 
 
胎兒怎樣算太大?怎樣算太小?
沈孟勳醫師表示,胎兒大小若在標準值範圍的90%以上可能是太大;若在標準值的10%以下可能會太小,這個標準值會由醫師來評估並於產檢時告知孕婦;此外,也可以藉由以下平均數值表格,來看看自己的週數與胎兒大小是否適中。
 
 
胎兒大小對應週數的平均數值?
我的胎兒大小正常嗎?可以參考以下胎兒身長與重量的平均數值作為參考:

 

週數
胎兒的長度(單位:公分)
胎兒的重量(單位:公克)
8
1.6
1
9
2.3
2
10
3.1
4
11
4.1
7
12
5.4
14
13
7.4
23
14
8.7
43
15
10.1
70
16
11.6
100
17
13
140
18
14.2
190
19
15.3(以上為頭臀長)
240
20
16.4(頭臀長);25.6(頭腳長)
300
 

 

週數
胎兒的長度(單位:公分)
胎兒的重量(單位:公克)
21
26.7(以下為頭腳長)
360
22
27.8
430
23
28.9
501
24
30
600
25
34.6
660
26
35.6
760
27
36.6
875
28
37.6
1005
29
38.6
1153
30
39.6
1319
31
41.4
1502
32
42.4
1702
33
43.7
1918
34
45
2146
35
46.2
2383
36
47.4
2622
37
48.6
2859
38
49.8
3083
39
50.7
3288
40
51.2
3462
    沈孟勳醫師表示,以上表格內容為胎兒大小對應週數的平均數值,僅供參考,仍會因人而異,請依醫師評估為準。
 
 
胎兒大小的判斷方式
24週以後,可用皮尺測量子宮底部到恥骨之間的距離,這段距離是要看產婦的肚子大小是否與週數相符合,進一步評估有無潛藏胎兒過大、過小或羊水過多等異常問題,例如24週可能是24公分、25週時為25公分…等。
 
不過這種方式經常很不準確,若想要能更準確地知道胎兒的大小,建議照超音波。超音波為非侵入性檢查與評估指標,執行時相當安全(健保僅給付整個孕期照一次超音波的費用,若想每次產檢時都測量胎兒大小,可自費照超音波,費用約450元左右,依各家醫院收費標準而有所不同。)
 
 
超音波仍可能存在著誤差
超音波可以測 量胎兒的肚圍、頭長、大腿長等數值,不過仍然可能存在著誤差,尤其是第三妊娠期之後,誤差可能高達正負10%,例如超音波測量3,000公克的胎兒,誕生 時的體重可能是2,700~3,300公克。週數愈大,誤差愈大。因為胎兒太大、胎頭下降,子宮內部沒有足夠空間,超音波比較沒辦法精確預測大小。
 
 
胎兒太大的成因
胎兒營養過剩、孕婦本身有糖尿病或因懷孕所引起的妊娠糖尿病…等因素,都會導致胎兒過大。
 
胎兒過大所造成的影響,則包括肩難產、產程遲滯等,誕生後可能會有巨嬰、血糖過低等問題,不得不慎。
 
 
胎兒太小的成因
胎兒過小會使胎兒的身體不健康。原因包括胎兒營養不良、孕婦體型較瘦小、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胎兒天生異常…等,皆可能導致胎兒過小。另外,如果孕婦抽菸或貧血,也有造成胎兒過小的可能。
 
 
胎兒太大或太小的改善方式
由於可能的成 因很多,必須找出根本原因來解決問題。每次產檢都要測量體重,也可以自費照超音波來追蹤胎兒的發育變化。如果是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上一胎胎兒太大,這一胎 胎兒也可能會太大,必須藉由飲食控制來解決問題(少吃高糖、高澱粉的食物,例如蛋糕),必要時應施打胰島素;如果是貧血導致胎兒過小,則要多補充富含鐵質 的食物,並依據醫囑確認是否需要補充鐵劑。富含鐵質的食物很多,包括枸杞、菠菜、紅棗、櫻桃、高麗菜、金針菜、杏仁、豆類…等。
 
懷雙胞胎,也會有胎兒過大或過小的問題
倘若懷了同卵的雙胞胎,胎兒可能因共用同一個胎盤而導致血管的血流互相流通,這就是「雙胞胎輸血症候群」(簡稱TTTS)。
 
由於血流相 通,其中一個胎兒的血流會較多、長得較大;另一個胎兒則是發育較差,體型較小。不過較大的胎兒反而可能因為獲得過多血量而引起心臟衰竭,死亡率較高。一旦 該名胎兒死亡,他的血液也會經由胎盤傳輸給另一名胎兒,導致另一名胎兒的死亡率隨之上升,因此患有「雙胞胎輸血症候群」的胎兒必須做胎內治療,將兩人的血 管阻斷,阻絕血流共用,以提升胎兒的存活率。
 
 
胎兒太大或太小的生產方式
出生時體重超 過4,000公克就算是胎兒過大。超音波確認胎兒太大的話,須採剖腹產,以免造成肩難產;不過若是37週以後胎兒仍太小的話,表示子宮內部的環境不適合胎 兒生長與發育,必要時應以引產來使胎兒提早誕生;如果胎兒太小,依然可以自然產。無論上一胎胎兒過大或過小,下一胎也容易有相同的問題。
 
 
孕期應注重體重控制
沈孟勳醫師表 示,整個孕期體重增加控制在大約12~15公斤即可;如果原先體重的BMI值大於27的話,則孕期總體重增加必須控制在10~12公斤以內,飲食均衡。 (BMI的算法為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身高的單位以公尺計算)應避免「一人吃兩人補」的想法,勉得胎兒過大,懷孕中期以後,每天只要多300大卡的食物即 可。
 
 
無法由肚子的外觀來判斷胎兒的性別與狀況
「肚子尖的人生男孩,肚子圓的人生女孩」這種說法其實僅為迷信,肚子尖、圓與胎兒性別無關;另外肚子大小與胎兒大小也沒有絕對的關係;肚子偏高、偏低與是否能夠順利生產也都無關。想要盡可能掌握胎兒的健康狀況,不二法門還是定期做產檢與遵從醫師的指示。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後期健康飲食對策

媽咪寶貝 1月號 NO.163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臺北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張銀光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臺北院區營養組營養師侯沂錚
模特兒/俏麗孕媽咪珮儀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媽咪體內孕育著新生命成長,是一段既喜悅又充滿溫馨的奇妙過程。懷孕後期寶寶正迅速發育,想幫助胎兒頭好壯壯,媽咪就必須均衡攝取足夠的營養。究竟要如何養胎卻不胖在媽咪身上?健康營養的飲食智慧,妳絕對不可不知!

 

 

把握3重點+破解6困擾
臨床上婦產科醫師習慣將整個懷孕的40週時程畫分為3個孕期,懷孕未滿13週稱為第一孕期,懷孕13週至27週稱為第二孕期,至於懷孕28週以上則稱為第三孕期,亦可稱為懷孕後期。

進入懷孕後期,寶寶正迅速長大,同時媽咪也可能深受貧血和水腫困擾。該如何吃才能養胎不胖身,同時解決身體不適的困擾,都是即將當媽咪的你最需要知道的事。


懷孕後期
母胎身體變化
胎兒發育的狀況,主要和懷孕週數及時間長短有關。當孕媽咪懷孕達28週以上,就代表孕期正式進入最後倒數階段。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臺北院區婦產部主治醫師張銀光表示,胎兒的內臟器官在懷孕18~20週大致分化成形,之後隨孕期進展益發成熟,肺部大約在33週發育完成。
 
一般來說,懷孕滿37週即為「足月」,此時胎兒多半達2500公克以上,滿40週時胎兒重量約3000公克上下。
 
雖然長輩們常認為一人吃兩人補,總會不時送上調養身體的燉湯補品,希望孕媽咪努力加餐飯。但事實上,懷孕後期寶寶的成長特別迅速,媽咪更要採取「重質不重量」的飲食對策,密切關注孕婦和胎兒的體重,不讓體重增加過快、過多,以免寶寶的體型過大。
 
倘若寶寶體型 過大,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自然產困難度增加,亦提升陰道嚴重撕裂傷、產後大出血的機率。寶寶發生肩難產、臂神經叢受損的機會也增高;再者,為了容納寶寶,媽 咪的子宮也會被撐得過大,產後必須耗費更多時間用力收縮,才能使子宮回復原本的大小。張銀光醫師提醒:「受到現代女性工作繁忙,孕期不見得有充足的運動量 等因素的影響,臨床上大約有超過一半的女性,在孕期增加的體重超越建議值。若寶寶過大甚至超過4000公克,以達巨嬰的標準,基於生產安全考量,醫師會和 孕媽咪討論是否需要考慮改採剖腹生產。」
 
 
增重&熱量攝取建議
女性整個孕期估計會消耗約8萬大卡的熱量,且懷孕後期身體基礎代謝率會比孕前增加15~25%,因此,在了解懷孕後期該怎麼健康吃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孕期增重和熱量攝取的建議。
 
 
孕期體重增加幅度
女性孕期建議的體重增加幅度,目前最新方法是以孕前「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各位孕媽咪可以自行參照孕婦健康手冊計算,此外,張銀光醫師也提供以下的簡易孕期增重幅度建議:
 
(1)第一孕期:為了預防神經管缺損問題,整個孕期應比孕前每日增加攝取400微克的葉酸。懷孕滿12週前,醫師會開立葉酸讓孕媽咪服用。此時寶寶所需之養分並未大幅增加,且媽咪的基礎代謝率尚未改變,所以無須攝取過多熱量。醫師建議第一孕期的體重盡量維持孕前體重即可。
 
(2)第二孕期:寶寶的臟器大致已經分化成形。此時孕媽咪的嘔吐噁心感通常已逐漸消失。醫師建議每月增重幅度不要超過1公斤。
 
(3)第三孕期:每月增重幅度不可超過2公斤。如果擔心營養攝取得不夠均衡,可以自第二孕期起,配合補充孕婦專用的綜合維他命。
 
 
中後期日增300大卡
每位準媽咪平時的生活型態、高矮胖瘦等條件大不相同,身體所需的熱量自然也有所差異。隨著孕期步入中後階段,為了應付寶寶的生長需求,準媽咪們更要調整營養。對此,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臺北院區營養組營養師侯沂錚提供下列建議:
 
(1)每日增加300大卡熱量:女性在第一孕期身體所增加的熱量消耗並不顯著。隨著胎兒漸漸長大,第二跟第三孕期的熱量需求量也隨之提高。建議準媽咪此時每日需多增加攝取300大卡的熱量。不過300大卡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超標,因此在份量上更要多加注意。
 
(2)正餐再加2份牛奶1份水果:根據「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成年女性每日需攝取全穀根莖類24碗、豆魚肉蛋類4.55份、34碟蔬菜、23份水果、1.52杯乳品類和46份油脂堅果類。侯營養師提醒,孕媽咪可以少量多餐進食,每天除了三餐還能有3次點心時間,一次吃拳頭大小的水果1份,另兩次喝各喝1杯240c.c.脫脂或低脂牛奶,合計約增加300大卡左右,攝取到的營養便已足夠。
 
 
懷孕後期營養3重點
所有營養素都在胎兒成長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其中「鈣」和「鐵」是女性最容易在孕期攝取不足的營養素。要知道如何從飲食中補足需求,是每位準媽咪都必須學習的重點。
 
 
重點1 鈣質
以成年女性而言,每日鈣質攝取量應達到1000毫克。雖然懷孕期間對鈣質的需求量並未增加,但國人平時普遍未攝取到建議標準,所以孕媽咪仍要特別留意鈣質的補充。
 
牛奶是最常見主要的鈣質來源,其中每1c.c.含1毫克鈣質。孕媽咪每天飲用兩杯牛奶即可達建議值的一半。其餘則從高單位的鈣質食物中獲取,例如:豆腐、豆乾等固體豆製品含鈣量高,另外還有小魚乾、牡蠣、乳酪、髮菜、芝麻、加鈣米等,或者在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下服用鈣片。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太油的食物、碳酸飲料中的磷、咖啡或茶裡頭的草酸與植酸,甚至每餐攝取超過2碗以上的蔬菜纖維,都會間接抑制鈣質吸收。
 

 

孕婦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非孕期婦女
懷孕初期
懷孕中期
懷孕後期
哺乳期
鈣(毫克)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重點2 鐵質
懷孕後期孕媽咪的血液量比孕前增加30~50%、紅血球增加約35%,但血紅素卻未相對增多,因而容易產生生理性貧血。根據統計,有近5成的孕媽咪在懷孕後期有貧血困擾。鐵質可分為兩種,一種屬於動物性來源,稱為血基質鐵(heme iron),另一種則屬於植物性來源,被稱為非血基質鐵(non-heme iron):
 
 
動物性血基質鐵
動物性血基質鐵主要存在於血液、紅肉類、內臟類當中,人體對此種鐵質的吸收利用率較高,換言之,素食孕媽咪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缺乏鐵質來源。侯沂錚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每天可補充紅肉類23份,每份約是一個自助餐湯匙2匙的大小。
 
 
植物性非血基質鐵
植物性非血基質鐵主要來自於紅莧菜、野苦瓜、山芹菜、莧菜、紅鳳菜、川七、黑棗、紅棗、甜柿等天然蔬果,但這些食物中含有抑制鐵質吸收的植酸和草酸,故人體對此種鐵質的吸收利用率較低,所以可以在吃完飯後吃水果,讓其中的維生素C促進鐵質的吸收。
 

 

孕婦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非孕期婦女
懷孕初期
懷孕中期
懷孕後期
哺乳期
鐵(毫克)
15
15
15
45
45
 
 
重點3 蛋白質
蛋白質是寶寶長高又長壯的重要原料。在第一孕期,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無須增加,但到了第二跟第三孕期,則建議每天應增加10公克的蛋白質。侯沂錚營養師提醒,過度加工的過程會減損食物的營養成分。
 
舉凡加工過的香腸、熱狗、貢丸、皮蛋、鹹蛋還有麵筋等再製品,皆非最佳的蛋白質來源。至於優良的蛋白質來源,如未過度加工的豆、魚、肉、蛋、奶類等。烹調方式應以水煮、清蒸為主,免除不必要的煎、烤、炸、滷重口味烹調。
 
 
蛋白質攝取計算方式
每公斤體重需要1公克蛋白質。若一位孕前體重50公斤的媽咪,每天應攝取50公克的蛋白質。懷孕中後期,每天應增加攝取10公克蛋白質,等於每日攝取60公克蛋白質。60公克蛋白質接近6份的份量,簡易的份量代換可參考下表:

 

奶類
鮮奶240c.c.(150大卡)=全脂奶粉4湯匙
低脂奶240c.c.(120大卡)=低脂奶粉3湯匙
脫脂奶240c.c.(80大卡)=低脂奶粉3湯匙
肉、魚、蛋類
低脂肉每份55大卡
中脂肉每份75大卡
低脂肉1份=瘦肉1兩(魚、蝦、雞胸肉、去皮雞腿肉、豬大里肌)=1/2隻龍蝦=白海參2/3條=蟹味棒5.5個=草蝦仁6隻=大頭蝦4隻
中脂肉1份=雞蛋1顆=魚鬆2湯匙(25公克)=豬大/小排1兩=貢丸2顆=花枝丸2顆=扁鱈魚1/2片=虱目魚/烏魚/肉鯽魚35公克
豆類
低脂豆類每份55大卡
中脂豆類每份75大卡
低脂豆類1份=豆包1個(濕)25公克=豆漿1杯(240ml)=麵腸半條(40公克)=黃豆/黑豆20公克=毛豆60公克
中脂豆類1份=傳統豆腐3格=豆枝60公克=干絲35公克=五香豆乾1片(35公克)=板豆腐80公克=嫩豆腐1/2盒=雞蛋豆腐1/3盒=3湯匙素肉鬆=三角油豆腐2個
 
 
控制蛋白質管理體重
許多怕胖的女性會刻意限制澱粉攝取,但體重控制最應把握的基本原則,其實正是減少吃下肚的油量。只要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和適量醣類,即可把體重控制得很好。
 
已經當媽咪的 侯沂錚營養師也和大家分享,她在懷孕前體型偏瘦,為了讓寶寶在腹中擁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因此懷孕期間便以控制蛋白質的方式管理體重,尤其在懷孕後期,倘若 產檢醫師估計寶寶體型偏小,她就會多補充一些優質蛋白質;如果醫師提醒最近寶寶體型偏大、媽媽胖了較多,她也會更留意食物烹調方式、多吃點青菜蔬果,所以 整個孕期體重有不錯的管理成效。
 
營養師這麼吃
侯營養師表 示,懷孕期間她主要把握「低油&補充優質蛋白質」原則,早餐常以1條地瓜加1顆茶葉蛋加1杯低脂或脫脂牛奶果腹,中午外食會盡量選擇清蒸、清炒、水煮方式 烹調的餐點。如果餐點較油或是醬料多,就會先過水再吃,如果當餐的主食是米飯或麵條,就不會再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麵包。
 
雖然有的人喜歡以麵包充饑,但1個麵包的熱量通常為300~400大卡左右,與1碗飯約280大卡相較,多出近120大卡且多出的幾乎為油脂,所以麵包、甜點都是擔心發福者的大忌。
 
 
飲食破解6困擾
針對孕媽咪在懷孕後期可能遇上的便祕、失眠、水腫等不適困擾,也能從飲食上著手改善。以下提供破解孕期6困擾的飲食對策:
 
 
1 困擾破解》拒絕便祕
懷孕後期媽咪的腸道受胎兒壓迫,便祕問題又會再次浮現。侯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每日至少要喝下2000c.c.的水分、多攝取纖維質、補充B群,捨棄白米飯改吃糙米或五穀米,吃點無糖優格或優酪乳,並且用少許的油拌炒青菜,適量油脂有助增加腸道潤滑度。最重要的是,孕期仍別忘了進行適度的緩和運動,幫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2 困擾破解》睡得安穩
孕婦夜間睡不安穩常是因為腿部抽筋作祟,也常被認為和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有關,建議可以在睡前喝杯溫牛奶補充鈣質。因為牛奶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而且當中的鈣質有穩定神經的作用,對於促進睡眠有些許幫助。
 
 
3 困擾破解》消除水腫
孕媽咪常見的水腫問題,主因是肚子日益增大,加深對下肢壓迫。侯沂錚營養師提醒大家,水腫務必要在發生前提早開始預防。因為過量的鈉會讓體內水分滯留,因此建議可在飲食中降低鹽分攝取,將每日的食鹽攝取上限控制在5公克(等於鈉2000毫克)之內。
 
亦可考慮煮無糖紅豆水以消除水腫。另外,適度運動對改善水腫有幫助,建議孕媽咪平時多外出散步、爬樓梯。如果工作的性質需要久站,為避免發生靜脈曲張、下肢水腫,則可考慮在懷孕初期就開始穿著專用的彈性襪。
 
 
4 困擾破解》嚴防貧血
嚴重貧血會影響媽咪和寶寶的健康狀況,除了就診遵照醫囑治療貧血外,以下兩個飲食小方法也有助鐵質吸收:
 
1)維生素C+鐵質:維生素C可以輔助鐵質吸收,在食用含鐵食物後,多吃些柑橘、芭樂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若服用鐵劑,請避免飯後立即服用,以免膳食纖維減損鐵質吸收
 
(2)適量補充紅肉:紅肉類含鐵量較高,而內臟類因為有生物累積疑慮,且膽固醇含量偏高,因此無論孕產婦或一般人皆不建議常食用內臟類。
 
 
5 困擾破解》避免過胖
侯沂錚營養師提及,偶爾在營養衛教時會遇上孕期發胖過多的媽媽。進一步和她們細談平時的飲食習慣,會發現多半是因為攝取過量澱粉類、愛吃糕點麵包、喜歡喝飲料。
 
她建議孕媽咪若感覺飢餓,可以吃水果或牛奶取代麵包點心,對水果的種類不用刻意限制,1份可以用一個拳頭大小計算,每天攝取量不要超過兩份。侯營養師也不建議喝果汁,一來水果榨汁時纖維會受破壞,營養素也會迅速氧化;二來柳丁汁1杯必須使用45顆柳丁製成,糖分和熱量都不低。
 
 
6 困擾破解》凝血機能正常
每位準爸媽都希望培育健康、聰明的寶寶,也知道魚油中的DHA對胎兒的眼睛、腦部發育有幫助,但魚油中的EPA也具有清血脂功能會使凝血機能改變,攝取過量可能造成凝血功能不良。至於DHA屬於omega-3中的一種必須脂肪酸,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DHA每日攝取量為200毫克,醫師雖不會特別限制懷孕後期的孕婦不能吃魚油,但仍應遵守每日建議攝取量,或在接近足月時停止服用魚油,以免凝血功能受影響。
 
適量的堅果取代油脂類
適量油脂其實 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僅是組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還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A、D、E、K吸收。但近幾個月的食用油安全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令人談油色 變。侯沂錚營養師建議,食用油最好選擇知名大廠牌較令人安心,或常更換廠牌以分攤風險,另外,孕婦每天可攝取約3份油脂類,不妨偶爾以堅果取代當餐烹調用 油。舉例來說,如果這一餐吃汆燙青菜,餐後可以補充8顆杏仁果(或7粒腰果或2粒核桃等),讓堅果類優質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添加食用油。這樣孕婦就可 以食用得安心又健康。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柔軟操 舒緩孕期腰痠背痛

媽咪寶貝 1月號 NO.163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臺安醫院護理部護理長薛惠珍
模特兒/美麗孕媽咪宇孜
妝髮/蔡琇惠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進入懷孕中期後,由於腹部逐漸隆起,難免會壓迫脊椎或坐骨神經,容易造成孕媽咪腰痠背痛。可是一般人認為孕婦應少動多休息,以免動了胎氣,但其實醫師建議,適度運動不僅能緩解孕期不適、控制體重增加,還能讓生產更順利!

 

 

Let’s Go!動一動!
根據統計,約80%的孕婦會出現腰痠背痛的情況。臺安醫院護理部護理長薛惠珍表示:「幾乎每個孕媽咪或多或少會感到腰痠背痛,只是痠痛程度多寡的差別。」

至於引發腰背痠痛的原因,主要是因荷爾蒙的改變,造成身體的韌帶鬆弛,導致肌肉往下;加上子宮逐漸變大、腹部隆起而增加腹壓,使得脊椎受到壓迫,也增加背部、臀部與腿部等壓力,產生腰痠背痛情形。
 
除了荷爾蒙改變與腹部隆起,另一個引發原因則是姿勢不正確。薛惠珍護理長解釋:「由於腹部變大、造成重心往下,加上孕婦經常因隆起的腹部而將重心往前移,導致脊椎過度伸展,使脊椎和骨盆受到嚴重的壓迫,因而增加腰痠背痛的機率。」
 
雖然使用托腹帶可以改善腰痠不適,不過還是要注意姿勢,無論坐、躺、站等,都應該盡量抬頭挺胸、姿勢正確。
 
 
運動舒緩孕期4不適
很多人認為孕婦最好少動多坐,甚至多躺著休息,但其實懷孕期間從事適當的運動,可以緩解孕期諸多不適的症狀喔!
 
 
1改善腰痠背痛與疲倦
運動可鍛鍊肌肉,讓肌肉有效支撐骨頭,較能避免關節損傷。此外,薛惠珍護理長表示:「運動還可增加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並降低孕期因需氧量增加而產生的呼吸不順與疲憊。」
 
 
2緩解腸胃不適、防便秘
懷孕時期由於子宮日漸變大,並壓迫腸胃組織、影響蠕動速度,也讓孕媽咪有時候只吃一點食物,即感到腹脹沒胃口。藉著運動可促進腸胃蠕動與排空,除了預防便秘,還可改善脹氣等腸胃不適。
 
 
3改善水腫、靜脈曲張
由於孕婦的腹部隆起,造成腹壓增加,容易使下肢的血液循環不好,而產生水腫與靜脈曲張。甚至有孕媽咪因為靜脈曲張過於嚴重,導致血管破裂而就醫的情況。因此,薛護理長指出,適當的從事運動不僅能改善血液循環不良、消除水腫,也可改善靜脈曲張的情況。
 
 
4放鬆心情、助於入眠
懷孕10個月不只身材會出現極大的改變,加上受到荷爾蒙的影響,臉上容易長青春痘或出現掉髮情況,這些變化都可能令愛漂亮的孕媽咪感到心情鬱卒。
 
加上孕婦經常擔心寶寶是否健康,而且自己的行動上也可能受到許多限制,容易讓她心情不佳、產生失眠等情形。而在運動的過程,大腦會釋放腦內啡使心情放鬆、減輕身心壓力,有助孕媽咪夜晚入眠。
 
 
孕期柔軟操,動一動好舒服!
瞭解了運動的好處,薛惠珍護理長也提供幾個適合孕期的運動給孕媽咪做參考,孕媽咪不妨跟著深呼吸、一起活絡筋骨!
 
 
腿部運動(0~12週)
目的:主要是增加骨盆附近的肌肉與會陰部的彈性。
 
作法:手扶椅背,左腿固定,右腳成360度的轉動。做畢後還原,再換腿繼續做。
 
 
腳部運動(0~12週)
目的:(1)促進下肢靜脈血液之回流。(2)伸展脊椎及臀部的肌肉張力。
 
作法:平躺仰臥,雙腿垂直抬高,足部抵住牆,並維持3~5分鐘,每天反覆數次。
 
 
胸部運動(0~12週)
目的:收縮胸腹肌肉,伸展背部,改善腰痠背痛。
 
作法:平躺仰臥,手腳伸直,全身肌肉放鬆,以鼻慢慢吸氣,盡量擴張胸部,由口慢慢吐氣,收縮小腹憋氣,使下脊緊貼於床面或地面後,再放鬆身體。
 
 
盤腿坐式(3個月後)
目的:(1)鍛鍊腹股溝之肌肉及關節處韌帶之張力。(2)防止懷孕末期由於膨大的子宮壓力所產生的痙攣或抽筋。
 
作法:平坐於床墊上,將兩隻小腿平行交接,一前一後,兩膝遠遠分開,每天一次,每次由5分鐘增至30分鐘。薛惠珍護理長說明:「懷孕後期,尤其孕婦在半夜容易發生抽筋情況,可做盤腿坐式運動來改善。」
 
 
腰部運動(6個月後)
目的:(1)減少腰部痠痛。(2)幫助生產的腹壓增強及會陰部彈性,以利生產。
 
作法:手扶椅背,慢慢吸氣,同時手臂用力,使身體的重力集中於椅背。腳尖墊起,使身體抬高,腰部挺直。然後慢慢吐氣。手臂放鬆、腳還原。
 
 
腹部深呼吸(懷孕約37週)
目的:幫助放鬆肌肉,減少宮縮產生的腹部壓力。
 
作法:集中注意力,慢慢將氣深吸入至腹腔,使腹部凸出。盡量緩慢吐氣至全部呼出後,感覺肌肉放鬆。約每分鐘進行6~9次,每次練習1分鐘。做時緩慢吐氣及完全吐氣,可預防頭暈。
 
 
爬樓梯(懷孕約37週)
目的:助於胎頭下降,鍛鍊兩側大腿的力氣。
 
作法:上樓梯時,身體要挺胸收腹。跨步時,膝蓋盡量不要超過腳尖,保持身體平穩有力。不要只用腳尖踩踏上一階,易重心不穩。也不可彎腰駝背,以免身體重心往前傾,增加膝蓋負擔。
 
薛惠珍護理長提醒:「孕婦可藉由爬樓梯來鍛鍊腿部肌肉,但切記盡量不要走下樓梯。」因為除了孕期產生的腹壓,加上走下樓時的地心引力,兩者都會加重脊椎與膝關節的負擔。
 
 
出現哪些狀況應避免運動?
運動的原則應緩和且循序漸進,可是在運動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哪些狀況時,就應該要立刻停止呢?
 
 
過度流汗、喘不過氣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研究表示,當孕婦的心跳大於140下/分,體溫超過38℃,應立即暫停運動。另外,若孕媽咪覺得喘不過氣或感到不舒服,也應停止運動。
 
 
身體感覺疲倦
薛惠珍護理長指出:「運動應視自己身體的狀況量力而為。若是身體在運動後感到疲倦、不舒服時,先停下來休息,明天再繼續。」原則上,運動時應聆聽身體的聲音,當身體出現不行的警訊,建議先停止。
 
 
出現早產徵兆
若身體出現早產徵兆,像是腹痛或陰道出血,要立刻停止運動。另外,薛護理長也表示,若覺得肚子硬硬、緊緊的,也要立刻停止,待緩解之後再行休息。
 
 
罹患特殊疾病
如果孕婦本身患有心臟病、椎間盤突出、脊椎問題、背部疾病,或是有妊娠高血壓、貧血等特殊情形,應先與醫師討論,再根據醫師的建議來從事運動。
 
 
7原則,養成運動好習慣
懷孕期間從事運動可不能像懷孕前,必須特別謹慎,以免因為身體尚未準備就緒,或硬體設施還未備妥而造成運動傷害。運動前得先養成哪些正確習慣?孕媽咪都要知道。
 
 
1排空膀胱
由於子宮變大而壓迫膀胱,造成孕媽咪有頻尿情況。因此,運動前應先排空膀胱,以免運動到一半想上廁所,因而出現憋尿情形,引發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2穿著合適、確認設備
運動時應穿著透氣、寬鬆的衣服,同時也要穿運動鞋與襪子來保護足部。此外,運動前應先檢查器材設備是否安全,例如:利用椅子進行腰部運動前,應先確認椅子是否穩固、地板是否太滑等。
 
 
3運動前先暖身
運動前要先做暖身操,另外,不可在飯前或飯後1小時從事運動,以免造成腸胃不適或嘔吐。至於每次的運動時間,原則上不超過30分鐘,有時間可早晚各做一次。
 
 
4運動時循序漸進
不要用過去的運動習慣來做為現在的標準。懷孕以後,受到荷爾蒙大量分泌的影響,韌帶也會變得較鬆弛,加上腹壓的增加,相同的運動也許孕前不會出現運動傷害,但懷孕之後可能就會出現傷害。
 
因此,依照目前的情況,循序漸進重新開始,例如以前習慣慢跑30分鐘,現在從5分鐘開始逐步增加,而慢跑的方式先走路、快走、再小跑步。
 
孕婦起身,先坐再站
薛惠珍護理長亦提醒,如果孕媽咪躺在地板進行運動時,站起身來時要注意謹慎一點。由於孕婦的血液循環沒那麼迅速,容易出現頭暈情形,所以站起來前,建議最好先坐著,再緩緩站立,以避免造成傷害。
 
 
5運動量不可過度
原則上,每次運動以30分鐘為限,不宜過久,以免孕婦感到疲倦。如果孕前就有運動習慣的孕媽咪,懷孕初期先做一些緩和的柔軟操,過了孕期3個月後即可從事游泳、瑜伽等原來的運動。不過,運動時仍要避免過於激烈,不要壓迫腹部,運動時間亦不宜過長。
 
 
6有人在旁陪伴
薛 惠珍護理長提醒,孕婦在進行運動時,最好要有人在旁陪伴。例如:在運動中心跟大家一起運動,或在家裡從事運動時,有先生或其他家人在家陪著。畢竟孕婦的構 造與荷爾蒙面臨著改變,有任何不舒服,有人可以立即協助。再者,孕婦的重心容易不穩,家人在旁可以保護孕婦的安全、提供幫忙、並注意孕婦是否出現異常情 況。
 
 
7室內的空氣流通
運動時,室內要保持通風,避免悶熱。尤其孕婦容易覺得喘,如果在一個密閉、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做運動,不僅容易出現不適症狀,甚至可能產生喘不過氣、頭暈等現象。
 
期望所有孕媽咪盡可能找出空檔起身動一動。孕期運動除了可以預防體能退化、避免容易感到疲倦,同時還能維持肌肉力量,讓這場跟體力與耐力比賽,在到達生產終點的時候,都可以順利過關。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怎麼吃對胎兒最好?

嬰兒與母親 1月號 NO.447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中山醫院副院長暨婦產科主治醫師 李世明
中山醫院營養組組長 林素貞
中山醫院營養組營養師 黃子芩
攝影/張鎮宇
梳化/徐筑芳
model/漂亮孕媽咪 黃郁惠
場地協力/coffee M
參考/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媽媽的營養寶寶的健康孕產期營養」衛教單張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素食飲食指標」衛教單張

孕期每天吃下肚的食物,
都會影響自己與胎兒的健康。
飲食是一種長期的生活習慣,
與其心血來潮時注重當日的營養均衡,
還不如盡可能改變飲食習慣來得有效。
本文告訴妳孕期的一日飲食建議份量、
營養攝取原則、常見的孕期飲食問題;
營養師也設計了簡易食譜供孕婦參考。
針對外食族孕婦,亦有一週飲食建議。
身懷六甲,妳該怎麼「吃」才正確?
來聽聽醫師&營養師怎麼說吧!

 

 

孕期三階段的注意原則
懷孕初期(0~3個月)
懷孕初期的體重只要增加大約1~2公斤就足夠囉!

☆懷孕初期主要是胎兒神經管的發育期,應多補充葉酸。(其實在計畫懷孕時,就可以先補充葉酸。)葉酸怕高溫,烹煮富含葉酸的綠素蔬菜時,最好不要煮太久。
 
☆全素食者需要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如紫菜與海帶等、或服用維生素B12補充劑。
 
☆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可樂、茶與咖啡等;並避免菸、酒,也不要吸到二手菸。
 
☆不隨便服用藥物,看醫師時記得要告知醫師自己已有身孕。
 
☆多吃當季在地的食材,比較新鮮及營養。
 
 
懷孕中期(4~6個月)
懷孕中期每週大約增加0.5公斤,整個孕期體重增加約10~14公斤即可,盡量不要超過這個範圍。自懷孕中期以後,每天要比懷孕前多吃300大卡的食物。
 
☆無論是初、中、後期,每天皆可喝1.5杯低脂乳品(低脂優酪乳亦可)。
 
☆如果懷孕中期要增加300大卡,比較建議增加豆魚肉蛋類一份,例如:1顆蛋、1塊豆乾或半盒嫩豆腐…等。
 
☆第26~32週大腦快速成長,此時胺基酸、葡萄糖以及脂肪酸攝取要足夠。
 
☆可增加半碗全穀根莖類及半碗蔬菜,豐富的膳食纖維加上適量的水分可預防便秘的發生。
 
 
懷孕後期(7個月~寶貝誕生)
☆可多吃富含鐵質的海產類食物,如蚵仔、章魚等或內臟,但不要吃超過每日建議攝取的豆魚肉蛋類份量。(每日建議攝取的份量,請見下表所示)如果醫師覺得有需要,則須另外補充鐵劑。
 
☆適量攝取富含n-3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等,幫助胎兒的腦神經發育。
 
☆多吃深色蔬菜,如莧菜、紅鳳菜等。
 
孕期一日飲食建議量

 

熱量需求
懷孕4個月之後
生活活動強度
稍低
適度
增加300大卡
熱量
(大卡)
1450
1650
1900
2100
全穀根莖類(碗)
2
2.5
3
3.5
+0.5
未精製(碗)
1
1
1
1.5
 
精製(碗)
1
1.5
2
2
+0.5
豆魚肉蛋類(份)
4
4
5.5
6
+1
低脂乳品類(杯)
1.5
1.5
1.5
1.5
 
蔬菜類(碟)
3
3
3
4
+1
水果類(份)
2
2
3
3
+1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份)
4
5
5
6
 
油脂(茶匙)
3
4
4
5
 
堅果種(份)
1
1
1
1
 
 
對應「孕期一日飲食建議量」,六大類食物的來源與份量
◎全穀根莖類(1碗。碗為240C.C.飯碗。)
=糙米飯1碗(200公克)
=全蕎麥、全燕麥80公克
=全麥大饅頭1又1/3個(100公克)
=全麥土司1又1/3片(100公克)
=白米飯1碗
=熟麵條2碗
 
◎低脂乳品類(1份)
=低脂或脫脂牛奶1杯=240毫升
=低脂或脫脂奶粉3湯匙(25公克)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1份)
=黃豆沙拉油、橄欖油等各種烹煮用油1茶匙(5公克)
=瓜子1湯匙、杏仁果5粒、核桃仁2粒(7公克)
=花生仁10粒(8公克)
=黑(白)芝麻1湯匙+1茶匙(10公克)
=腰果5粒(8公克)
 
◎豆魚肉蛋類(1份)
=毛豆50公克
=無糖豆漿1杯
=傳統豆腐3格(80公克)或嫩豆腐半盒(140公克)
=小方豆干1又1/4片(40公克)
=魚35公克 或 蝦仁30公克
=雞肉30公克
=豬肉、羊肉、牛腱35公克
=雞蛋1個
 
◎蔬菜類(1份)
=煮熟後,相當於直徑15公分的盤子1碟
=收縮率較高的蔬菜,例如:莧菜、地瓜葉等,煮熟後約佔半碗
=收縮率較低的蔬菜,例如:芥藍菜、青花菜等,煮熟後約佔2/3碗
 
◎水果類(1份)
=紅西瓜1片(365公克)或小玉西瓜1/3個(320公克)
=椪柑1個、木瓜1/3個(190公克)
=香蕉(大的1/2根,小的1根)(95公克)
 
對應「孕期一日飲食建議量」,生活活動強度指標

 

靜態活動,睡覺、靜臥或坐著看書、看電視等。
稍低
例如:烹飪、站著說話、打電腦、開車等。
適度
活動為正常速度、熱量消耗不多,例如:用吸塵器打掃、散步、購物等。
活動的程度較快速、熱量消耗較多,例如:游泳、爬山、做有氧運動、跑步、上下樓梯等。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心!孕期9種不當姿勢!

媽咪寶貝 10月號 NO.160

採訪撰文/林嬪嬙
企劃編輯/魏婕綝
諮詢/奇美醫院婦產科醫師郭恬妮
模特兒/氣質媽咪Tiffany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懷孕後肚子越來越大,身型也明顯改變,動作靈敏度、平衡感也不再像懷孕前一樣,所以孕媽咪們要小心有些不當姿勢,包括:爬高、翹二郎腿、久站久坐或提重物 等等,最好暫時避免,以免加重身體不適,甚至一不留神傷到自己和胎兒。

 

 

不當姿勢會加重孕期不適
奇美醫院婦產科郭恬妮醫師表示,懷孕期間很多的身體不適,大多不是因為姿勢不當直接造成,而是因為孕期生理產生變化導致,不過由於子宮越大,負重就越加重,包括脊椎壓力也會增加,腰痠背痛情形更常發生,這時候如果再加上姿勢不良,是會加重不適的程度,孕媽咪可別輕忽。

 
 
孕媽咪嚴禁的9種POSE
很多姿勢對一般人而言都可能造成傷害,對孕婦就更不用說,提醒孕媽咪們,有幾個不良姿勢是必須禁止的:
 
 
1墊腳尖─容易重心不穩跌倒受傷
可能造成的傷害
孕 婦墊腳尖拿東西或曬衣服,長輩通常會禁止,到底為什麼不能墊腳尖?有什麼嚴重性嗎?其實墊腳尖這件事對身體是沒有太大影響,不過因為懷孕後子宮變大,體重 也持續增加,平衡能力隨著變差,如果常常墊腳尖,沒有用整個腳掌感覺身體的平衡,會擔心重心不穩而扭到,甚至跌倒受傷,而且萬一在墊腳尖拿東西時,物品掉 落也可能造成意外,孕媽咪一定要了解,懷孕後動作不會如孕前那麼俐落,平衡感也無法和懷孕前相比的。
 
 
建議與提醒
懷孕初期比較不會因為墊腳尖而跌倒受傷,大概到肚子有點凸,孕媽咪已經有感覺的時候,或是懷孕4、5個月時,就要開始小心,盡量避免墊腳尖的動作,而到後期肚子更大,更是要注意,假如因為工作上的需要,例如門市人員必須從高處拿取物品,可以和雇主溝通,暫時調整工作內容。
 
 
2爬高─小心摔下傷到胎盤
可能造成的傷害
同樣的,爬高也容易因為協調性不佳而摔下來,有些孕媽咪摔下後,覺得並沒有直接碰撞到肚子應該沒關係,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任何突然發生的身體振動,都有可能影響子宮內的環境,甚至胎盤在媽媽用力拉扯的時候已經有出血情形,所以千萬不可用自己的直覺做判斷。
 
郭恬妮醫師表示,有任何摔倒情形,最好還是就醫檢查胎盤,確認是否有裂傷、出血,並裝置監測器觀察胎兒情形,確定沒問題才能放心。而且最好回家後的幾天能多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量,後續如果有肚子痛、落紅或胎動有明顯異常,都要立即回醫院檢查。
 
 
建議與提醒
家事當中有需要爬高(例如拿東西、曬衣服),可改由先生或其他成員負責;如果工作中有需要爬高,應該請老闆改由其他人員協助,為了自己和胎兒的安全考量,孕婦提出這樣的請求是屬於合理的。
 
 
3翹二郎腿─下肢靜脈回流受阻
可能造成的傷害
翹 二郎腿是所有不當姿勢中最需要提醒和注意的,翹腳不單單只是對孕婦不好,一般人也應該盡量避免。懷孕後子宮變大,靜脈回流本來就差,尤其下肢循環更差,如 果再有翹二郎腿的習慣,只會使靜脈回流更受阻,時間一久可能引發腰痠背痛、下肢水腫,甚至腳容易發麻、抽筋;此外,翹腳也會因為雙腳夾緊,血液回流到胎盤 受到阻力,多少會影響到胎兒生長。
 
 
建議與提醒
不管孕婦或一般人,都應該避免翹二郎腿。孕婦除了不可翹腳之外,坐的時候要注意雙腳要著地不可懸空。
 
 
4提重物、抱小孩─恐產後漏尿、子宮下垂
可能造成的傷害
■提重物:懷孕後子宮會壓迫到骨盆腔,本來骨盆腔壓力已經很重,若再提或搬重物,可能讓腹壓升高,媽媽在生產後,較容易有子宮脫垂、漏尿情形;而且提重物走路也會影響身體平衡,容易跌倒發生意外。
 
■抱小孩:除 了可能因為重心不穩而跌倒之外,孕媽咪肚子已經很大,如果再抱小孩,可能因為孩子不安份,腳亂踢,無意識的踢到媽咪肚子,由於胎盤的生長和子宮一起,如果 比較大的碰撞,有可能胎盤剝離而出血,這時候必須評估胎盤血量,如果只是輕微有血塊,建議媽咪要盡量臥床休息,狀況嚴重時,必須盡快讓寶寶出生,否則一旦失血過多,媽咪和胎兒都會有生命危險。
 
 
建議與提醒
為避免產後子宮脫垂,孕媽咪應該盡量少搬重物、提重物。此外,雖然因撞擊導致胎盤嚴重剝離多發生在車禍,不過臨床也有因為抱小孩被踢到肚子而出現疼痛,進而住院安胎的例子,孕媽咪還是小心為妙,不要忽略抱小孩可能帶來的危害。
 
 
5久坐─影響血液循環
可能造成的傷害
久 坐會使靜脈回流變差,容易引起水腫,甚至發生血栓,此外,下肢靜脈循環困難,也會使腰部脊椎附近肌肉有疼痛情形,不只孕婦,一般人也可能發生。孕婦如果要 搭飛機,必須坐很長時間,醫師都會提醒在搭機時,每30~60分鐘應該起身走動、上個廁所,其實就算正常人,久坐站起來都會覺得腳麻麻的,孕婦就更不用 說,特別是懷孕後期很容易因為久坐而腳麻、抽筋,而假如很長時間都保持同一個姿勢,傷害的強度會更明顯。
 
孕婦在懷孕後期子宮已經很大,而下肢靜脈必須回流到心臟,久坐時就像一塊大石頭一樣壓在半路,久了會出現塞車,血流如果受阻一段時間,可能出現血栓,突然站起來活動時,血栓一旦跟著血液跑到心臟、肺臟、腦部形成栓塞,就非常危險。
 
至於胎兒部分,靜脈回流不好,供應胎盤的血液連帶會受影響,胎兒得到的氧份會減少;另一方面,孕婦腰痠背痛會使情緒變差,影響睡眠品質。
 
 
建議與提醒
1.可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減少腰椎受到壓迫;或加個靠枕在椅子上,減少腰部所承受的壓力,緩解腰痠造成不適。
 
2.避免長時間固定坐或站,建議可以兩者交替,或是每一小時休息一下,上廁所或喝杯水。
 
3.坐著時,雙腳可放在小板凳上,減緩腳和膝蓋的壓力,降低腰痠背痛情形。
 
 
6久站─增加靜脈曲張機會
可能造成的傷害
主要會擔心腿部靜脈曲張的問題;而且靜脈回流效率受影響,可能使心臟血液的輸出量減少,而出現姿勢性低血壓,出現頭暈情形;假如連續長時間站著,也會增加子宮收縮的機會。
 
 
建議與提醒
1.因工作需要久站的孕媽咪,穿彈性襪可改善水腫。
 
2.回家後可用枕頭墊在雙腿下,以減輕水腫情形,但不可呈90度抬腿。
 
3.肚子比較大的時候,若需要久站,建議用托腹帶減輕子宮對脊椎、腰椎造成的負擔。
 
 
7突然彎腰─子宮可能受壓迫而收縮
可能造成的傷害
任何突然的動作都會對孕婦造成負面影響,主要因為子宮直接突然受到壓迫,一樣會增加子宮收縮、出血等風險
 
 
建議與提醒
孕婦要盡量避免彎腰動作,要撿東西時,必須先蹲下,動作要放慢,站起來也要慢慢的,最好旁邊有東西可以扶著比較好,如果起身動作太快,可能發生姿勢性低血壓而出現頭暈目眩,眼前一片黑的情形。
 
 
8跪或蹲著做家事─傷膝蓋、增加尿失禁風險
可能造成的傷害
跪姿對膝蓋負擔相當大,不管有沒有懷孕,都不建議跪著擦地板或做其他事
 
跪姿會讓孕婦特別容易重心不穩。而蹲的姿勢對孕婦而言,時間不能太久,孕婦如果蹲著上廁所,會感覺到骨盆壓力很大,有明顯充血;而且骨盆腔壓力太大,生產後結構會變得鬆弛,年紀大的時候,子宮脫垂、尿失禁的機會會比一般人高。
 
 
建議與提醒
對孕婦而言,蹲或跪的姿勢都應該避免,尤其經常跪著,對膝蓋傷害特別大。
 
 
9睡醒直接起來─子宮容易受擠壓
可能造成的傷害
睡醒時千萬不可像仰臥起坐的動作一樣直接起來,因為這時候腰必須用力,而前面有個大肚子,腹部一施力就會造成肚子受壓迫,而且突然起來的動作對孕婦也不好。
 
 
建議與提醒
起床時先讓身體側躺,再慢慢起來。
 
 
避免走樓梯、手突然舉高
另外也要提醒孕媽咪在產前未足月時,不要常走樓梯,主要還是怕跌倒,除非以前就有運動習慣,否則突然勤走樓梯,體力較難負荷,跌倒風險會增加。手舉高的動作也是一樣應該盡量避免,因為突然舉高會有拉扯動作,過程中會牽動到腰部肌肉。
 
郭恬妮醫師表示,這些不當姿勢雖然對生產過程並沒有太大影響,不過會增加孕期不適,而且對媽媽可能會有一些後遺症,例如子宮脫垂、漏尿等等,所以多留意孕期姿勢會比較保險。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頭暈,是不是貧血呢?

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444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 吳依誠
攝影/桃樂絲童趣攝影(02-23215070)
梳化/陳瑄娸
model/韓雅如

懷孕時為什麼會容易貧血?孕期頭暈,即為貧血的症狀嗎?孕期貧血,只要多補充鐵質就有用?本文將回答孕媽咪對於貧血的各種疑問與困擾。

 

 

貧血的檢測方式與時間
吳依誠醫師表示,孕期是否貧血,必須以抽血來檢測。女性每100C.C.血液中, 血紅素必須介於12~14gm/dl,如果小於12gm/dl,即為貧血;男性的血紅素則必須介於14~16gm/dl。女性懷孕後,至醫院做第一次公費 產檢時,醫師就會幫孕婦抽血檢查是否有貧血問題。之後的產檢就不會再有這個項目的檢查,除非孕婦覺得頭暈無力、虛弱,醫師才會再度檢查。
 
可以在家自行觀察眼瞼部位
如果孕婦懷疑有貧血的問題,其實可以對著鏡子用手指將下眼皮往下拉,看眼瞼的部分有沒有泛白。如果泛白,則表示貧血,建議至醫院抽血確認。
 
 
孕期常見貧血的原因與種類
(1) 缺鐵性貧血
絕大多數貧血的孕婦,都屬於「缺鐵性貧血」的類型。為了供給胎兒的養分,孕婦對鐵的需求比沒懷孕的人高達4倍以上。當鐵質攝取量不足、血色素的生成減少時,就會產生「缺鐵性貧血」,即指血液中缺乏造鐵的成分。
 
吳依誠醫師指出,若懷孕合併子宮肌瘤,也可能會引起貧血。當孕婦知道自己有子宮肌瘤時,可以抽血檢查確認有無貧血的問題,否則隨著子宮肌瘤的變大,貧血狀況可能會愈趨於嚴重。
 
 
(2) 海洋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又稱為地中海貧血,與父母的遺傳有關。罹患海洋性貧血的人,紅血球的帶氧能力不足且比較脆弱,長期下來即會導致貧血。其實海洋性貧血在婚前的健康檢查即可篩檢出來,屬於隱性遺傳的一種。當孕婦被診斷有海洋性貧血的問題時,老公也應該要去接受檢查,若兩人都有這種問題,胎兒也受到遺傳的機就比較高。
 
 
貧血的症狀
無論是海洋性貧血或是缺鐵性貧血,兩者的症狀都相去不遠。輕微貧血者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中度貧血的孕婦可能會臉色蒼白、眼瞼泛白、頭昏眼花、視力模糊、容易感到疲倦;當貧血的程度過於嚴重、血紅素太低時,孕婦甚至會呼吸困難。
 
 
如何改善與預防孕期貧血的問題 
對於海洋性貧血的孕婦來說,海洋性貧血是遺傳性的疾病,目前臨床上沒有藥物可以解 除貧血症狀,必須仰賴充分的休息和良好的飲食習慣來改善。此類型貧血者攝取過多的鐵質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負擔,應多攝食鮮柑橘類、綠色蔬菜、內臟、瘦肉等含 有豐富葉酸的食物來治療;不過對於缺鐵性貧血的孕婦來說,即可藉由飲食上多補充鐵質來減輕貧血的症狀。
 
除了醫師會開鐵劑給孕婦服用之外,攝取充足的熱量和蛋白質也非常重要。另外,富含鐵質的食物亦可多吃,例如:菠菜、紅棗、枸杞、櫻桃、高麗菜、金針菜、紅肉、龍眼肉、紅蘿蔔、雞蛋、杏仁、豆類、黑芝麻、草莓、柑橘、鳳梨、蘋果等。
       
缺鐵性貧血,可補充B群與葉酸
孕期營養不足或飲食中缺乏鐵質、維生素B群、葉酸等都可能引起貧血。除了補充富含鐵質的食物與鐵劑之外,也可以服用孕婦專用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懷孕初期(前三個月)亦可補充葉酸。
 
貧血,可能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
有時候貧血不一定只是「血液」方面的問題,也可能是心臟相關疾病所引起。例如先天性心臟結構異常、心臟瓣膜閉鎖不全、二尖瓣脫垂…等,都有可能會導致貧血。當孕期肚子還不會很大時,倘若爬樓梯會感到很喘,建議最好去心臟內科檢查。
 
 
貧血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
除了最常見的缺鐵性貧血與海洋性貧血之外,如果心臟檢查也無異狀,就要考慮是否為身體其他器官所發出的警訊:
 
 
1.      癌症:如淋巴瘤或血癌,骨髓被惡性細胞所取代。骨髓就像是身體造血的工廠,一旦被惡性細胞取代時,就會出現貧血的現象;另外自體免疫的問題,也可能會引起溶血性貧血。
2.      白血病:白血病會導致骨髓的生成減少,同樣會影響到造血功能。
3.      內出血:如腸胃道出血、胃潰瘍、甚至是大腸癌,都會引起貧血。
4.      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的症狀是腹部會有劇痛感,下體也可能出血;另如前置胎盤則可能產生無痛性出血,須藉由超音波來診斷。
5.      凝血因子異常: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異常時,也可能會引起貧血。
 
 
要先探究貧血的原因
由於會造成貧血的成因相當複雜,也可能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因此與其一味想要改善貧血症狀、治療貧血,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導致貧血的真正原因」,才不會治標而不治本,畢竟改善緩解症狀只是暫時的,一旦真正成因沒找出來,仍然可能反覆貧血。
 
 
貧血時的注意原則
當頭昏眼花、頭暈目眩時,別突然站起來或改變姿勢,以免因姿勢性低血壓而不慎跌倒,要扶著傢俱慢慢起身,或是可以躺著休息。
 
 
容易頭暈,並不代表貧血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空腹太久,也會導致血糖太低,因而引起頭暈,所以容易頭暈的人並不表示即有貧血問題,仍應以抽血檢測結果為準。在日常生活上,做運動也會使孕婦的精神變好,改善血液循環,比較不容易頭暈。平常在飲食攝取上,必須盡量營養均衡不偏食,才不會動輒頭昏眼花。
 
 
服用鐵劑可能容易使孕婦便秘
「服用鐵劑會使孕婦便秘嗎?」吳依誠醫師表示,的確有些孕婦會因為服用鐵劑而便秘。腸胃道的不適、便祕、腹瀉,是口服鐵劑最常見的副作用。不過並非每個孕婦都有這種問題。如果醫師覺得孕婦有必要補充鐵劑時,應多喝水與多吃蔬果來改善排便問題。
 
「吃血補血」的觀念,大錯特錯
有些人因為貧血而多吃豬血、鴨血,其實這是相當錯誤的觀念。「吃血」並不能「補血」,仍應找出導致自己貧血的真正原因,例如缺鐵性貧血則應多補充鐵質與維生素B群。只有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樣吃,擺脫膚色黯沉so easy!

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444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 陳玉娟
攝影/張明偉
梳化/徐筑芳
model/張雅淳

懷孕時容易膚色黯沉,不僅易曬黑也容易長黑斑,該怎麼辦?有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建議少吃?中醫師教妳8個擺脫膚色黯沉的妙方,讓妳容光煥發、耀眼動人。

 

 

黑色素沉澱、膚色黯沉的原因
陳玉娟主任表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大概有三種經脈可循:

(一)     肝經:
「肝」在中醫裡並不是指肝臟,而是指情緒、神經系統,肝經不通順的人,會血瘀氣滯,膚色黯沉。肝氣鬱滯的症狀是經常唉聲嘆氣、腹脹,甚至會胃食道逆流。
 
 
(二)     肺經:
中醫所說的「肺」主「皮毛」,另外體內循環的氧氣及淋巴系統等都是肺所掌管的。當孕婦的肺氣足夠時,肌膚表面比較不會產生斑點,也會比較健康。肺氣不足的人,症狀為臉色蒼白、較易感冒。
 
 
(三)     心經:
斑點的生成,除了與「肺」有關,也與「心」有關。中醫所說的「心」主「血脈」,若血液循環不順、不暢通,一旦黑色素沉澱,斑點生成後會不易被身體所代謝。因此血液循環與代謝好的人,較不易有斑點。
 
 
產後是否會自行恢復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通常產後約3~6個月,黑色素就會逐漸被身體代謝而恢復白皙。不過讓孕婦最感到困擾的「肝斑」(也就是「黑斑」或「孕斑」,經常出現在臉頰上),即使是產後也可能不會消退。
 
 
黑色素沉澱的影響
黑色素沉澱,也導致孕婦容易產生妊娠紋。有些人懷孕時膚色較黯沉,臉上可能會有肝斑,此外腋下、手肘、膝蓋或身體的關節處,都容易膚色黯沉;妊娠中線亦會隨著腹部日益隆起而越變越黑。
 
 
如何預防孕期黑色素沉澱
    平時須做好防曬的工作。無論是撐傘、穿長袖、戴口罩、戴帽子,只要不會覺得過熱即可。(但是也不能完全不曬太陽,每天仍須日曬20分鐘,藉以幫助維生素D的攝取,以免骨質疏鬆。)
 
    亦可擦防曬乳,不過內含A酸的保養品,則不建議在孕期時使用。
 
    保持充足的睡眠。想要擁有好膚質,就要好好睡個「美容覺」。晚上11點之後,血液必須回到肝臟解毒。11點~3點是身體最重要的排毒期,如果熬夜,解毒、代謝不順,將更容易使黑斑生成。由於11點之後最好要睡著,所以建議10點即須準備就寢。
 
    心情應保持愉悅。心情輕鬆愉快,肝經通暢,同時多活動與散步,自然氣血循環順暢
 
    可吃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有助於美白。例如檸檬、番茄、白木耳、白蘿蔔、蜂蜜、葡萄、鳳梨、甘蔗汁、綠葉蔬菜、小黃瓜、櫻桃、豆漿等。
 
    根據中醫的理論,應少吃竹筍、芹菜、香菜、蔥、蒜、芒果、紅蘿蔔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導致黑色素沉澱。
 
    由於黑色素經常會在手肘等處沉澱,打電腦時,應盡量避免手肘摩擦桌面。(同一部位若受到壓迫太久,易使黑色素沉澱。)臀部也容易遇到相同的問題,因此不建議久坐,坐一陣子後最好起身活動一下。
 
    少吃沾了醬油的食物,也要少喝咖啡。吃火鍋時最好不要沾醬料;至於滷味,則是為了入味,湯汁裡會加入大量醬料,因此不宜多吃。
 
服用珍珠粉,可以美白嗎?
陳玉娟主任表示,從中醫的角度而言,其實並不反對以服用珍珠粉來美白。不過建議在懷孕4、5個月以後再服用珍珠粉,服用3個月即可停止,無須吃到生產。若想服用珍珠粉,應選擇經過檢驗合格的知名品牌,別服用來歷不明的珍珠粉。
 
 
產後可以這樣吃
除了以上孕期的8點做法仍可繼續以外,產後還可以吃薏仁、糙米、麥片、杏仁、黑木耳等食物來幫助美白。黑木耳主活血,孕期不宜多吃,建議等產後再吃;另外當歸、生化湯、四物、青木瓜等也可以於產後適量食用。
 
全身已恢復白皙,但嘴唇仍然黑黑的?
倘若產後嘴唇色澤仍然偏黑,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腎不好或是口紅色素沉澱所致,應與妊娠黑色素沉澱無關。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不出來怎麼辦?

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444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台北榮總婦產部主治醫師 葉長青
企劃編輯╱張玉櫻
繪圖╱日光路

準備自然產的孕婦,最怕遲遲生不出來,飽受產痛之苦,甚至以剖腹收場!其實如果孕期有規則產檢、適當運動、產前熟悉生產環境,並與醫護人員溝通,心情放輕鬆,一旦進入產程,大部分都能順利自然生產,不用太過焦慮。

 

 

3P,影響產程進展的主要因素
台北榮總婦產部葉長青醫師表示,國外研究發現,因產程遲滯而開刀的產婦只佔約15%,而影響產程進展主要有3P,即Passenger(胎兒)、Passage(產道或骨盆)、Power(子宮收縮力道)。
 
產程拖太久,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胎兒太重、太大的關係,但其實胎兒大小只是參考值,臨床上有胎兒超過4000公克,產婦照樣生得很快;也有胎兒不到3000公克,卻因為胎頭下不來,最後只好改行剖腹產。所以無論胎兒輕或重,都可能發生產程遲滯。
 
由於生產是胎 兒要通過骨盆腔、產道才能娩出,因此,是否能順產?應該同時看胎兒大小(Passenger)以及產婦骨盆腔(Passage)的相對關係;另外也要看角 度,產程進行過程中,假如胎兒角度沒轉對,也有可能半途卡住而被迫採剖腹生產;此外,產婦的子宮收縮力道(Power)也很重要,如果力量不夠,或無法正 確用力,都會影響產程進展。
 
 
產婦放輕鬆,有助順利生產
也有人將Psychology(指產婦心理、情緒)列入影響產程的第四個P,主要指產婦的情緒,因此建議孕婦在產前能先了解生產是怎麼一回事(可參加媽媽教室),並且熟悉生產環境(可先參觀產房),在生產過程中盡可能放輕鬆,並配合醫護人員指導,採取正確的用力方式。
 
此外,產程是否順利,也和產婦年紀有些關係,高齡產婦必須接受催生以及剖腹產的機會確實比較高,但並非絕對。而缺乏運動也會讓產程拖比較久,運動能使骨盆腔韌帶維持好的彈性,讓生產更順利。
 
 
哪些狀況要進行催生或助產?
葉長青醫師表示,一般會先針對產婦和胎兒的狀況進行評估,才會建議進行催生,尤其如果胎兒出生會比待在子宮內來得好,最好趕緊催生,以減少可能併發症的機率。
 
因母體因素而催生的常見原因包括:孕期血壓上升、嚴重蛋白尿、子癇前症、血液或肝腎功能異常等,都應該考慮提早催生,以免造成母親和胎兒雙方的危險;胎兒方面,若有生長遲緩、羊水過少,也必須考慮催生;而超過預產期過久(如懷孕41週)還無產兆,一般也建議催生。
 
進入產房待產之後,醫師會觀察產程進展的狀況,包括胎頭下降速度以及子宮收縮力道,假如每3分鐘陣痛一次,加上收縮強度也夠,胎頭也逐漸下降,則不需打催產素(Oxytocin)來助產,若觀察了一段時間都沒進展,就要考慮使用催產素。
 
 
評估產婦、胎兒風險,必要時還是得剖腹產
生產過程當中,醫師會依當時狀況做評估,萬一產婦及胎兒已面臨一定的風險,就會進一步建議改採剖腹產。葉長青醫師表示,進入產程之後,必須全程觀察產婦和胎兒的變化,包括胎頭前進多少、子宮頸開幾指和胎兒心跳的變化等等。如果超過醫療所訂的標準,例如產婦已用力2、3個小時,胎頭還未下降,就應該改採剖腹產;或是胎兒心跳出現異常變化,胎頭仍然比較高,子宮頸也只開一半,這些時候就會改用開刀方式讓寶寶盡快生出,因為胎兒如果卡太久,感染機率會增加,胎盤也容易出狀況,媽咪產後出血的風險也會提高。
 
台灣方面醫健 保署的規定,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就符合剖腹產健保給付的標準(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則建議4500公克以上採取剖腹產)。但由於產前超音波的預估體重 可能有所誤差,因此萬一出生後發現體重不到4000公克,產婦就必須依規定自付剖腹產費用差額,這部分醫師會在產前告知產婦及家屬。
 
 
只差臨門一腳,可使用哪些助產方式?
上了產檯卻一 直缺乏臨門一腳,醫師這時候需要使用真空吸引器、產鉗或腹部加壓等方式來助產嗎?葉長青醫師表示,有幾個狀況會考慮採取上述助產方式,例如胎兒出現心跳異 常、不穩等緊急狀況,而醫師已經看到胎頭,這時候要改剖腹產恐怕更費力費時,胎兒必須儘早娩出,就會使用器具協助;或是產婦已用力好幾個小時,就只差那麼 一點點。
 
要用上述的助產方式,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胎頭要夠低、子宮頸要全開,若胎頭還很高,卻使用吸的或夾的方式,容易造成產婦和胎兒受傷,所以一定要先有所評估。若產婦已經沒力氣,必須要看產程進展,當胎頭夠低,無其他禁忌症,是可以用真空吸引、產鉗或腹部加壓方式來助產。
 
 
真空吸引、產鉗、腹部加壓安全嗎?
然而產婦多會擔心,真空吸引、產鉗、腹部加壓等方式,會不會有什麼危險?葉長青醫師指出,在合格的婦產科醫師評估和操作下,這些助產方式是安全的,而且可以降低母親和胎兒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真空吸引:使用杯狀的吸引器提供力量,副作用是寶寶頭上可能會有小包包(頭皮水腫),不過出生兩三天後會消失,極少數可能顱內出血,這是比較嚴重的後遺症。
◎產鉗:其牽引力道是真空吸引的兩倍,但是危險性較大,其風險包括使用後可能會讓寶寶臉上留下壓痕或臉部瘀傷,極少數情況下有可能造成寶寶骨折。無論使用真空吸引或產鉗,產婦陰道裂傷的機會都較自然生產增加。因此,以上兩種助產方式都建議經婦產科醫師評估後才使用。
◎腹部加壓:提供產婦腹部一些推力,進行時不一定要很用力,只是要讓產婦知道正確用力的方式,副作用是產婦肚子可能會瘀青,而極少數會合併肋骨、腹內器官受傷。
 
 
孕期做好功課、生產時配合醫護人員,祝妳順產!
葉長青醫師最後提醒,要讓產程順利,孕婦也要做些功課,首先就是孕期接受規則產檢,若有妊娠糖尿病,必須進行飲食控制,以避免胎兒過大。其次要有適當的運動,運動能使骨盆腔放鬆,增強肌肉力量,幫助生產順利,包括散步、瑜珈都不錯(爬樓梯有跌倒風險,最好避免),除非產檢發現必須安胎,或有腹痛、前置胎盤、出血情形等才需要避免運動。
一旦進入產程,絕大部分都能自然生產,準媽咪們不必過度擔心,只要按時產檢加上適當運動,足月產檢時可先熟悉一下醫院產房環境,並且多參加媽媽教室,了解生產過程,待產時和醫護人員多溝通,做好準備就不至於太過焦慮,也能讓生產更加順利喔!
 
 

珍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